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港訊 由清代“大貪官”和珅題寫,如今立于黔東南州黃平縣飛云崖古建筑群內的一塊字碑,由于殘缺一角,多年來令許多專家學者及游客備感遺憾。據稱,有關部門曾懸賞10萬元進行過找尋,但“殘角”至今仍無蹤跡。
| <script src="http://www.dg-xinl.com/js/gg1.js"></script> |
| <script src="http://www.dg-xinl.com/js/gg2.js"></script> |
據黃平縣旅游部門介紹,位于黃平縣城東12公里的飛云崖處在古驛道旁,為古代中原通往滇、黔、緬的必經之處。乾隆45年(1870年),深受乾隆賞識的和珅,奉命前往云南時路過飛云崖古寺小憩時,見到此處的勝景,欣然題寫了一篇贊美飛云崖的詩文。之后,有人照其原字跡將這篇詩文鐫刻于石碑上,并立于寺中。“文革”期間,字碑遭到破壞并流落民間。1982年,黃平縣在進行文物大清找時,僥幸在附近一農戶家找到這塊斷為兩截的題字碑,但殘了一角。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