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磷、煤、氯堿、能源、"三廢"產業共生耦合
開陽加快磷煤復合化工產業發展
金黔在線訊 近年來,開陽堅持從磷資源出發,積極探索發展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路子,磷化工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并已成為全縣的支柱產業。目前,開陽縣內磷化工企業已達25家,基本形成了雙流、城關、金中、永溫四大工業群落和八個工業組團。隨著磷煤化工基地的建設,在未來兩三年里,開陽縣還將新增180萬噸磷銨以及與磷化工發展配套的50萬噸合成氨和20萬噸氯堿等重大項目,復合化工產業鏈正逐步形成。
為加快磷煤復合化工產業發展,著力把資源優勢就地轉化為經濟優勢,貴陽市及開陽縣進行了一系列工作。2004年6月,由貴陽市政府委托清華大學編制的《貴陽市開陽磷煤化工(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基地規劃》經國家環?偩滞馀鷾式ㄔO,成為我國首個磷煤化工(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基地。規劃以磷化工為重點,以煤化工、氯堿化工、能源工業、“三廢”綜合利用等產業為輔,形成復合型化工產業發展體系。通過磷、煤、氯堿、能源、“三廢”等五大復合產業共生耦合、系統集成和科技進步,提高企業之間、產業之間和區域之間的關聯度、強化資源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排放指標。2006年后,開陽縣通過前幾年發展的情況,又在原有規劃的基礎上更深入完善了發展規劃,除原有“規劃”發展的五大復合化工產業外,又增加了發展氟化工、碘化工、有機硅化工等相關聯的產業規劃,使規劃更具有科學性、前瞻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根據規劃,開陽縣制定了加快磷煤復合化工產業發展的三個階段性目標。
近期,以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為重點,加快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穩步發展黃磷,大力發展濕法磷酸、合成氨等平臺化合物和磷銨、復合肥等多種化工產品,增加優勢產品市場份額。開展黃磷尾氣、磷渣以及磷石膏、粉煤灰、磷泥的資源化利用,構建起初步的生態工業鏈,使基地發展達到國內先進技術水平。中期,以資源節約和生態工業建設為重點,建成循環經濟基本框架。大力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精細磷化工產品向食品級、電子級方向發展;有機磷化工和碳一化工產品向醫藥領域、新材料行業發展;磷肥產品則向靈巧型、高效型、復合型方向發展。遠期,以建設循環經濟型社會為重點,健全循環型社會組織管理體系與運行機制,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開陽縣委書記宗文介紹:按照三個階段發展目標,到2010年,總投資完成180億元,產品種類增加到30種,產品總量達到200萬噸,工業總產值達到250億元,產業從業人員增加1.5萬人左右。初步建成貴陽市開陽磷煤化工(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基地。到2015年,基地總體發展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產品種類增加到60種,產品總量達到400萬噸,基地總投資達300億元,工業總產值600億元,產業從業人數再增加1.5萬人,建成比較完善的磷煤復合化工生態工業產業體系。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發達的循環經濟工業體系,建設完成4個生態工業群落、10個生態工業組團,完成向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形成以科技為先導、資源節約、清潔生產、生態保護相結合的循環經濟。建立起一整套與循環經濟相適應,涵蓋組織管理、政策法規、科技創新、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循環型社會支持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