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發趕超 符合自身實際和時代要求
標題導讀
●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戰略,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同步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走出破解資源環境制約難題的新路子
●全面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增強開放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
●增強改革的科學性、協調性,突破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體制機制障礙
●切實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升各族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設平安、和諧貴州
報告摘要
“三化”同步發展,工業化是動力,城鎮化是載體,農業現代化是基礎。通過工業化提升全省經濟實力,增強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能力;通過城鎮化孕育更多產業,吸納更多的農村人口在城鎮就業生活,解決山區貧困人口脫貧和縮小城鄉差別問題;通過農業現代化一方面增加農民收入,一方面支撐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都離不開產業支撐。要把培育發展產業作為首要,提高城鄉產業關聯度和經濟融合度,使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總體規劃深度融合。
貴州資源豐富,但畢竟有限;生態景象良好,但生態基礎脆弱,迫切需要破解資源環境制約難題。要樹立正確的資源觀和科學的開發觀,努力做到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切實擺脫“資源路徑依賴”,避免掉進“資源優勢陷阱”。大力實施水利建設、生態建設、石漠化治理“三位一體”綜合規劃,切實扭轉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擴大趨勢。實行環境保護區域責任制,加強節能減排,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邊污染邊治理的老路。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引進來”的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提高行政服務效能,落實投資優惠政策,完善投資環境測評機制,把貴州建設成為創業氛圍深厚、發展空間廣闊、投資回報豐厚的開放熱土,大力提高工業、農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領域利用內外資水平。“走出去”的重點是加快出口能力建設,積極爭取國家賦予我省口岸簽證權,推進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建設,加快建設一批出口貿易基地;著力培育和壯大外貿流通企業,加快培育特色出口產品,促進出口貿易多元化,不斷增加工業制成品、高新技術產品和特色農產品、綠色食品出口,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擴大對外投資,改變我省外向型經濟水平過低的狀況。
我省當前的經濟體制改革,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一方面,政府退出還不夠,特別是在某些領域,政府仍然管了許多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另一方面,解決經濟、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又要求加強政府引導,以增強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糾正市場失靈現象。要著眼于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精簡和完善政府機構設置,改進政府工作方法,建設服務、責任、法治、廉潔政府。著眼于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積極培育和發展市場中介組織,不斷完善社會管理網絡,提高整體經濟運行效率。重點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根本任務是普及文化知識、傳播先進文化、提供精神食糧、體現人文關懷,為人民群眾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鼓勵社會參與,按照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的方針,實施“八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設一批重點文化項目、基本公共文化設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最基本的文化需求。
扶貧開發是我省的“第一民生工程”。要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新思路,大力實施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發展規劃,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優勢產業、人口素質的提升,大幅度減少貧困人口。地處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地區的集中開發扶貧要全面啟動,持之以恒堅持抓十年、二十年。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途徑。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完善面向基層、面向群眾的社會服務管理體系。社會管理包括深入細致的群眾思想、服務工作和科學有效的行政管理、司法管理。前者是柔性管理,后者是剛性管理。要堅持“軟管理”與“硬管理”兩手抓,把“硬管理”建立在“軟管理”基礎之上,做到“軟管理”細微而不粗糙、“硬管理”有度而不缺失,通過軟硬結合,從整體上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社會平安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要把“保境安民”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活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政治穩定;大力加強社區警務、社區矯治、群防群治等基層基礎建設,加強對流動人口、特殊人群、“兩新”組織的服務管理;堅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強化安全生產監管,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加強預知、預警、預防、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提高危機管理和風險管理能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新聞鏈接
2012年1月12日,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1990年以來首個從國家層面系統支持我省發展的綜合性政策文件,對我省發展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意見》精神,我省積極與中央各部委局及中央企業對接,爭取更大支持。目前,我省已與交通運輸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民委、中國氣象局、中華全國總工會等國家部委局,及國家開發銀行等14家金融機構,簽訂進一步支持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合作協議。
2011年,國務院批準了《貴州省水利建設生態建設石漠化綜合治理規劃》,我省新增石漠化綜合治理重點縣23個,在全國率先實現78個石漠化縣(市)全覆蓋,石漠化林業項目建設任務超過180萬畝,居全國第一。
今年2月,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啟動。國務院批準實施的《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涵蓋我省畢節市的七星關、黔西、織金、納雍、威寧、赫章、大方和遵義市的赤水、習水、桐梓等10個縣市區。
國務院已批復《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我省銅仁市10個縣市區及遵義市道真、務川、正安、湄潭、鳳岡、余慶等6縣被列入武陵山區范圍,將有600多萬人受益。
根據《貴安新區總體規劃方案》,我省將在包括貴陽市和安順市約2000平方公里范圍內,規劃約400萬人口規模和500平方公里建設用地規模。貴安新區具有形成整合西南、面向國際的內陸開放型經濟示范區、國家“開發扶貧、生態建設、包容性發展”示范區、國家高端科研與國際交往創新區、區域性金融商貿物流交易中心、國家重要的特色裝備制造基地、區域性文化旅游發展創新基地的戰略職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