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堅守11年,山村小學校長含淚盼修路
|
29歲的危大鵬在距惠水縣城26公里的好花紅鄉藤子小學工作11年了。11年里他送走一批又一批學生,也送走一個又一個堅持不下去的老師,他說:“這樣的環境,確實難留住人,我理解他們。”親戚給他介紹工作他不去,找上門的高薪他不領,調到城里的機會他不要。 作為藤子小學的校長,他愿意堅守,他說,只想讓學生吃上熱飯,能將學校門前的路修好,留住老師。 談起學校的現狀,危大鵬說著說著就哭了 山路崎嶇,鄧祥老師的腳被摔傷 通往學校的山路崎嶇不平陡峭難行 在危大鵬的呼吁下孩子們領到了新飯盒 回鄉當教師堅守11年 2000年從三都師范畢業后,危大鵬直奔惠水縣好花紅鄉幺關村藤子小學當老師。對于這個藏在大山里的小學,1982年出生的危大鵬毫不陌生,他的小學生涯就是在這里度過的。他說要教好孩子,得提高水平,憑著刻苦的精神,他利用業余時間獲得了貴州大學的函授大專文憑。 從2002年開始,危大鵬開始在藤子小學任校長,一直干到現在。學校條件艱苦,這11年他送走一批又一批學生,也送走一個又一個堅持不下去的老師,他說:“這樣的環境,確實難留住人,我理解他們。” “我們這個村有80%的青壯年都外出務工只留下老人小孩,和少數的幾個女人在家。”幺關村主任危大全告訴記者,以種植玉米和佛手瓜為主的幺關村村民生活一直不富裕,從2004年開始,幺關村的青壯年陸續外出,于是村子里的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孩子的教育成了問題。 來回奔波只為讓孩子吃上熱飯 對于這些缺少照顧的孩子,危大鵬除了給他們上課,還要管他們的生活。危大鵬做過統計,學校165名學生,80%是留守兒童。每天上學步行路程超過一個小時的有40人,超過40分鐘的有101人。因為路遠,這些孩子直到下午放學才能吃上飯。如果讓孩子帶飯,在哪里加熱,又成了問題。“我們學校的孩子比同齡的孩子看著瘦弱得多”,危大鵬心疼地說。 危大鵬來回奔波去政府反映情況,后來又到縣民政局、縣婦聯反映。有關部門得知情況后已開始著手解決孩子們的午飯問題。 9月27日,該縣福利院工作人員把幾個企業捐助的180個飯盒,10個電磁爐和110雙童鞋帶到了藤子小學,“這下孩子們有了熱飯的地方,中午可以吃上熱飯”,危大鵬說。 有了路才能留住老師 據了解,藤子小學現在有165名學生,但老師只有6名,因為師資緊缺,藤子小學沒有設置四年級。為什么師資緊缺? “路!”危大鵬指著通往學校的石子路說,就是這條路,讓許多曾在這里上課的老師寒了心。 危大鵬說幺關村距好花紅鄉政府總長有17公里,其中有4公里柏油路,10公里泥路,再有的就是這條2.7公里長的山路。從學校到鄉政府,到縣城,這2.7公里是必經之路,然而這條路陡得厲害,即便是走慣了山路的山民也要走四十分鐘。為節省時間,學校里的幾個老師買了摩托車,但一下雨,原本陡峭的山路更是滑得厲害。上周的一個雨天,鄧祥老師騎摩托往學校趕時就摔傷了腿。 “這條路,真是讓人寒心了。”村主任危大全曾在藤子小學當了10年的代課老師,“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有多少人能在這里呆得住呢?”鄧祥摔傷的那天,危大全正好路過,看見摔在泥地里,腿上盡是血,他心里很難受。“沒有路,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進不來”,危大全說。 “這里的老師都在這條路上摔過跤。”危大鵬告訴記者,除了摔傷,因為這條路,老師們常年還吃不上蔬菜。危大鵬在教學樓后院種了些便于儲存的土豆,土豆和豆腐皮成了老師們的主菜。 危大鵬說,由于環境太惡劣,在他任教的這11年,來來去去已經走了五六名老師。 說起學校的現狀,危大鵬很心急“只有修好路,才有老師愿意來,才能有更多的人走進來,才能給這些孩子帶來希望,才可能讓這些孩子走出大山。”危大鵬說著說著,早已淚流滿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