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地戲狀告張藝謀 二審維持原判

張藝謀代理律師佟潔

地戲傳人詹學彥當庭表演地戲

上訴方安順市文化局
貴網9月15日訊(黔中早報 文/圖 本報記者 石興國 發自北京)
安順地戲狀告張藝謀二審昨天在京宣判。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定“安順地戲”不屬于“作品”范疇,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故維持一審原判。
昨天的二審現場,和一審一樣并未出現張藝謀及張偉平的身影,該案由其代理律師佟潔全權代理。
原告安順市文化局表示,雖然從目前來看,這個案子已經定型,但是他們還將繼續申訴。用地戲傳人詹學彥的話說:這場官司即便安順市文化局打輸了,他們當地屯堡人也還要將官司打下去。
張藝謀方:
非遺是公共遺產 藝術改編不侵權
佟潔介紹,目前張藝謀等正在外地拍戲,對于昨天的地戲案二審則可能不是很清楚,但他的公司可能知道此事。早前,有媒體同行透露,張藝謀在與其代理律師的談話中表示,“如果向安順道歉則可能會對麗江造成傷害”。佟潔昨天對此予以了否認。
答辯中,佟潔認為安順地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是一種公共遺產,在電影中進行藝術改編不存在侵權。 安順文化局:
影片出處張冠李戴 誤導了觀眾
安順方則認為,即便是公共遺產,也應該正確表明其出處,而不能張冠李戴。《千里走單騎》把“安順地戲”說成“云南面具戲”,誤導了包括日本著名攝影家李金鎖在內的游客,使其在云南尋戲而不得。如果當初在片尾中標注“影片中所指的‘云南面具戲’實際上是‘安順地戲’”,這場官司則沒有打的必要。
由此,他們向對方提出登報道歉消除影響,或在影片片尾標注安順地戲的要求。
張藝謀方:
地戲是戲種概念 不屬于作品
經過幾輪辯論,話題的焦點逐漸從“藝術作品改編不署名是否侵權”轉向了“安順地戲是不是作品”上來。
這個論題是在一審中從未提及過的。
被告方認為,安順地戲只是一個戲種,一個概念,而并非是一個“作品”。他們認為,如果某個人或者某個集體來對某個作者不明確的“概念”來要求權利是不合邏輯的。
安順文化局:
地戲是屯堡獨有文化藝術作品
安順地戲包含了三百多堂戲,是在不斷演變中傳承了600多年的文化,理應是屬于作品,安順屯堡人則應該成為地戲的作者。
安順文體局局長鄒正明認為,地戲已經作為一種精神融入到了安順屯堡人的生活中,它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個人作品,是安順屯堡獨有的文化藝術作品。張藝謀等篡改地戲出處的做法極大地傷害了屯堡人的感情。
地戲傳人當庭表演
“只是想證明這娃兒是我們的”
自從被貼上中國“非遺維權第一案”的標簽后,這個案件備受各方關注。和一審開庭當天一樣,全國多家媒體涌到八寶山斜對面的一中院庭審現場。
不同的是,當初在電影《千里走單騎》中飾演故事主角替身的詹學彥也到了二審現場。不僅到了,他還穿著當時他在戲中的戲服,以此表示對一審判決的無聲抗議。
休庭期間,一直在旁靜聽的詹學彥,跑到庭審大廳中央開始比劃起了地戲動作,試圖證明他在張藝謀戲中所扮演的戲就是安順的地戲。
當記者問他希望得到什么結果時,他只是說,就像我自己的娃兒被取名別人的娃兒,我們現在只是想證明,這娃兒是我們的。
法院宣判:
地戲不是民事主體
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在一審判決中,“原告貴州省安順市文化局訴稱”部分被寫成了“侵犯了原告的署名權”,認為安順市文化局不能代表安順地戲擔當原告。昨天,安順市文化局原告的合法身份得到確認。
審判長芮松艷當庭對案件進行了宣判。
法院認為,影片中將安順地戲錯誤地標注為云南面具戲,責任承擔主體應該是影片的出品人新畫面影業公司,不應把張偉平、張藝謀當做被告。
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著作權法》兩者屬于不同的法律體系,本案中上訴人主張安順地戲屬于民間地戲作品,但至今為止對于民間地戲作品國務院沒有相應的規定出臺,在這種情況下將適用著作權法進行解釋。
案中安順地戲不是民事主體,不能成為作者。所以,安順地戲得不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判決書將在10日內送達雙方。
事件回顧
2005年,由張藝謀執導的《千里走單騎》,把作為故事主線貫穿影片始終的安順地戲說成了“云南面具戲”。
此后,該影片在麗江影劇院等地方相繼放映,市場上也有大量光碟在銷售。
去年1月21日,安順文化局向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將導演張藝謀、制片人張偉平及出品人北京新畫面影業有限公司推上被告席,討要署名權。
時隔1年零4個月后,該案于今年5月24日在北京西城區法院一審宣判。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隨后安順方不服民事判決,向北京市一中院提起上訴。
非遺權利該如何維護?
安順此次二審敗訴引發了“作為非遺或者作品的利害關系人該如何保護其權利”的討論。
到目前為止,我國非遺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尚未對非遺權利進行明晰界定,也無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那么非遺的權利如何維護?
法律界人士認為,這是中國文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維權第一案,很多法律疑點難點盲點尚待補充。
安順市文化局局長認為,表面上看是這次安順地戲案輸掉了,實際上意味著更多的中國非遺維權難題正等待著解決。
安順地戲:
中國戲劇活化石
安順地戲被譽為“中國戲劇活化石”,首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盛行于安順屯堡區域的古老民間戲曲。主要表演形式是唱和跳。唱,有弋陽古腔遺風,唱腔樸實、古樸、高亢,領唱伴唱相間;跳,是搬演古代征戰的打斗,激揚、奔放、粗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