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暑假獨自在家 守著幾本圖書過暑假

和爸爸在一起的短暫時光,是留守兒童田云龍(右)生活中最大的快樂。

田豐(右)的暑假只能與父母寄來的書為伴了。
放暑假了,又到了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但在山東,有60余萬鄉村“留守兒童”。他們中除了一部分會“飛”到父母身邊與他們短暫團聚,大多數只能在孤獨和寂寞中打發時光。
教育工作者不無擔憂地說,這種現狀可能導致“留守兒童”埋下“問題”的種子,亟須引起社會有關部門的關注。
7日上午,記者來到濱州市無棣縣小泊頭鎮田家村,探望幾名“留守兒童”。
● 孤獨無法排解 守著幾本圖書過暑假
11歲的田豐獨自半躺在家中,埋頭看書。每到節假日,書幾乎是田豐唯一的“伙伴”。在他的面前,放著《少年毛澤東》、《湯姆·索菲亞歷險記》等幾本書。采訪中記者很快發現,小田豐沉默寡言,有話不知與誰講。
據了解,4年前,田豐的爸爸田九星被青島一公司派遣到重慶工作。從那往后,小田豐每年與爸爸相處的次數不超過三次,加在一起不超過十天。同在重慶的媽媽因為工作原因,更是一年才能見上一面。田九星每次回家,兒子田豐都會提出和他一起睡,等到爸爸要走時,又難舍難離,一個勁兒地抹淚珠,哭著央求,“爸爸你再住一天吧!”因為孤單,田豐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經常哭。晚上睡覺時,經常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流上半天淚。睡覺時,只有拉著奶奶的手,才能睡著。“都這么大的孩子還拉著我的手睡。”田豐的奶奶吳秀萍心疼地說:“孩子太孤單了!”
田豐的爸爸田九星早年從山東師范大學畢業,在家鄉某私企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干了十多年后因故離職。之后,田九星在濟南、青島都干過。現在,田九星與妻子在重慶工作。田豐的爺爺田金練告訴記者,兒子很重視對孫子的教育,但因為常年不在孩子身邊,夫妻倆能做的,就是每年精挑細選上一大包圖書,從重慶打包寄來,然后在電話中叮囑田豐好好看。
田金練認為,兒子之所以重視孫子讀書,也是寄托了他自己沒有實現的某種夙愿。為了改變對田豐的教育環境,田九星也曾想改變與兒子兩地分居的狀況,但兒子在重慶聽不懂老師講課,而按有關規定,遇到升學考試時,仍需要回戶口所在地。權衡再三,田豐父母還是放棄了把兒子接到重慶的想法。
● 爹媽不在眼前 青春期教育讓家人犯愁
7日,趁著家里侄子結婚,在天津塘沽做水果生意的田長生回到了無棣縣小泊頭鎮席家村老家,看望放暑假在家的兒子田云龍。
田長生多年前就去天津塘沽做生意。從兒子四歲起,爺倆每年見面的機會沒超過五次。只有像中秋這樣的節日,一家人才能團聚。另外就是每年暑假,他會拜托村里在塘沽做生意的鄉親,在回家探望時,順便將兒子捎到塘沽住上幾天。田長生說,每次見面,兒子田云龍都很“黏”他,而這,也是一家人最為幸福的時候。
近四五年來,12歲的田云龍因為每到暑期就在無棣———塘沽之間“飛”個來回,成了同學嘴中的“小候鳥”。
據田長生說,目前濱州農村在天津務工的農民較多,像田云龍這樣的“小候鳥”不在少數。就是平時,田長生“把大權交給孩子他嬸嬸”,托付自己的兄弟媳婦照顧好兒子,如果兒子不聽話,可以嚴加管教。
可是最近,田云龍的嬸嬸杜紅梅越來越擔心,侄子12歲了,已經進入了青春期,性格開始出現一些叛逆。有時候她看到田云龍哪兒做得不好說他兩句,看到他撅起嘴來,就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辦了。現在,小學生類似早戀、貪玩的現象已經時有發生,一旦孩子出現類似的苗頭,她不知道怎么教育好。
“相比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留守兒童確實容易出現問題。”采訪中,濱州無棣縣小泊頭鎮中心小學劉瑞棟老師說。
劉瑞棟說,父母進城務工的“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對其進行“隔代培養”,多數爺爺奶奶因為自身受教育程度低,無法起到教育作用。有的孩子由其他親戚監管,不可避免出現溺愛和放縱。一些失去約束和教育的孩子在四五年級還好說,到六年級時,問題就會暴露出來。對此,劉老師很是擔憂,一旦孩子的某些觀念和行為出現偏差,而被代管親屬忽視,以后要想糾正過來很難。
● 性格普遍較內向 受到不良誘惑易出問題
“咋教育?就是管她吃管她穿。”在無棣縣小泊頭鎮,“留守兒童”孫倩茹的奶奶孫金娟說,自己不識字,孩子的爺爺也年逾六旬,體弱多病,能照顧好孫女吃穿已屬不易了,哪有本事教育她。
除此之外,讓孫金娟擔憂的還有孫女的日常安全。別的孩子放學都有家長接送,由于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剛上小學四年級的孫倩茹只好騎自行車上學。每天上下學時,孫金娟都會站在路口張望,唯恐孫女出現什么安全差錯。
記者從無棣縣小泊頭鎮中心小學獲悉,目前5所小學共有2100名孩子,其中170個“留守兒童”。這些孩子或者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者父親常年在外。總體上看,“留守兒童”與人交流明顯要少,性格普遍偏內向。尤其是暑期,很多留守兒童處于教育的空白期,如果受到不良的誘惑或引導,難保不出現什么問題。
為幫助“留守兒童”,無棣縣團委、縣教育局此前聯名下文,采取為“留守兒童”建立檔案,要求教師寫“談心記錄卡”等辦法,希望走進這群常年與孤獨相伴孩子的心靈世界。
共青團山東省委權益部副部長齊延鵬說,近年來,各級各部門組織“進城手拉手”等活動,加強對“留守兒童”群體的關愛力度。但就全省60.2萬顆孤獨的童心來說,仍需各方面的陽光雨露滋潤,尤其是暑期、節假日。
相關鏈接
我省留守兒童逾60萬
據統計,我省農村留守兒童超過60萬人。今年3月份,共青團山東省委對我省六個市的農民工子女群體進行一番調研,報告顯示,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以及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有所加劇等因素,大量農民涌進城市,“留守兒童”的數量有增加之勢。
在我省魯西南、魯北地區農村,以及我省勞務輸出較多的臨沂、菏澤、濰坊等市,“留守兒童”比例較大。如,菏澤市成武縣12個鄉(鎮),常年在外務工的就有7.2萬人,其中父親在外務工的11268人,母親6872人。全縣16歲以下兒童75483人,其中留守兒童17950人,占全縣兒童總數的23%;濰坊市87萬余中小學生中,留守兒童約有3.2萬多人,主要分布在縣城以下區域。他們中,近8成孩子的父母均常年在外打工;另外,臨沂沂南縣現有“留守兒童”10萬余人,占所有兒童的3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