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女孩半年離家出走5次 第六次出走8天無音訊

丁可兒在動物園拍的照片

父母看著女兒的照片,焦慮不已。
照片上的女孩叫丁可兒(化名),今年9歲,頭發梳成小馬尾,眼睛笑起來瞇成一條縫,嘴微微嘟起,顯得很開心。
但是,昨天,拿著照片的丁可兒母親向代容卻傷心不已,因為女兒又離家出走了,這次一走就是8天,音信全無。
向代容說,女兒離家出走似乎有癮,今年上半年就出走了5次。
9歲女孩喜歡出走,半年離家5次
丁可兒父親丁時東說,他們老家在巫山縣廟宇鎮,2009年來到主城打工。他開摩的,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妻子擺地攤賺錢貼補家用。2009年,他們把女兒丁可兒轉學到沙坪壩區濱江小學,現在讀4年級。
向代容說,丁可兒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離家出走一次,每次一般是在周五出走,星期天晚上回家,周一再去上學,今年上半年就出走了5次。她說得很平靜,仿佛已經習以為常。
6月24日下午,丁可兒結束了期末考試,向代容就讓女兒在小區附近玩耍。晚上9時,向代容到小區尋找女兒,卻發現女兒又不見了。問街坊鄰居,都說沒看到她。“6月30號,我們報了警。”丁時東說。
為什么女兒出走這么多天才報警?向代容說,因為平時很忙,而且她已經出走多次,以為會很快回家。“6月30號,是到學校拿期末考試成績單的日子,以為她一定會去學校。”當天,向代容很早就去學校“逮”女兒,但是女兒沒有出現。回家后,家人立即向沙坪壩土灣派出所報警。
女兒很沉默,家里只有1張她的照片
“她很內向,我們問她什么,都不會告訴我們,但是她和小朋友在一起總是很高興。”向代容說,她和丈夫都是小學文化,白天他們很早就去進貨,晚上很晚才回家,別說和女兒聊天,就是見面也顯得很奢侈。
“平時都是她媽媽在管,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丁時東說,對于女兒的成績、生活,自己確實忽略了很多。
向代容從包里慢慢地拿出了女兒的照片,輕輕地撫著照片的邊沿,眼睛凝視著照片中的女兒,輕輕抽泣。“女兒的照片只有這一張,兩年來,她從來沒有拍過照,這還是前一陣子我老鄉帶她去動物園拍的。”向代容說,來到主城打工后,他們從來沒有帶女兒去外面玩過,更談不上拍照。
這張照片上,丁可兒梳著小馬尾,穿著淺藍色吊帶裝,粉紅色的小短褲,粉紅色的涼鞋,抱著一尊鴕鳥雕像,眼睛笑成一條縫。
“其實,她很乖,她很喜歡重慶,只要和我們在一起,她就很乖。”向代容說。
學校老師 她很內向,習慣離家出走
重慶晚報記者找到丁可兒的班主任康老師。
“我是去年知道丁可兒有離家出走習慣的,這個同學平時很內向,問什么也不說。”康老師說,丁可兒轉學來后,對她的印象就是很沉默,在班上也沒有什么朋友。“有一次周一上課的時候,她沒有來,她媽媽來找我,說小孩又出走了,我才知道她習慣出走。”康老師說。
康老師證實,丁可兒經常周五出走,星期天晚上才回家。
最令康老師詫異的是,丁可兒離家出走時身上并沒有帶錢,吃住怎么辦?康老師回憶,有一次丁可兒回到學校,她詢問了丁可兒離家期間都去了哪些地方,吃些什么。但是丁可兒一直沉默,對出走的事情只字不提。
要好同學 她不說離家去做了什么
通過康老師,重慶晚報記者聯系到了丁可兒的同學楊慶。
楊慶說,她和丁可兒是同一學期轉學來的,算是比較好的朋友。“有一次,我爸爸早上出門上班,發現丁可兒就坐在我家門口,也不知道是坐了整晚還是早上才到的。”楊慶說,爸爸把丁可兒領進家,通知了康老師,然后聯系丁可兒的父母把她接回了家。
“我知道她愛離家,但是問她為什么,她也不說,也不知道離家去做了什么。”楊慶說。
警方 家屬報案晚,可能影響尋找
向代容說,丁可兒已經離家8天,這幾天天氣炎熱,每天就是喝水也會花不少錢,但是丁可兒身上一分錢都沒有,真的很擔心女兒支持不住。
“我還很擔心她被壞人拐了去,萬一遇到危險怎么辦?”向代容說,但是她又很快搖搖頭,說女兒很聰明,應該不會被壞人帶走。
丁時東也很擔心。“平時,她都在家的周圍,雖然不回家,但是街坊鄰居都看見過她。現在她走了8天了,街坊鄰居都沒有看到她。”
隨后,重慶晚報記者來到土灣派出所。
“現在還不能說丁可兒遇到什么危險,因為丁可兒已經出走多次。我們也會加緊尋找,如果有進一步的消息,我們會及時通知家長。”派出所值班工作人員表示,由于家屬報案比較晚,可能會影響尋找進度。
“現在我們每天早上6點就起來,到小區周圍、三峽廣場附近尋找,丁時東每天要找到凌晨一兩點。”向代容說,丁時東也在發動朋友尋找。
害怕放假回鄉 離家出走躲避
“我聽過丁可兒說過,她媽媽經常說如果她再不聽話,就把她送回鄉下,她特別害怕。”康老師說,有次問丁可兒出走原因,問了很久她才說是怕媽媽帶她回鄉下。
對于這個情況,向代容說,女兒很喜歡這里的同學、老師,也喜歡在這里的生活,最主要的是,女兒曾對她說,只要和父母在一起,就會覺得很幸福。
“或許是上次我說暑假開始以后,我要把她帶回老家,她嚇倒了吧。”向代容說,女兒第一次出走后,向代容生了很大的氣,為了讓女兒不再出走,向代容對她說,再出走,就把她送回巫山老家。“當時,女兒聽了大哭了一場,說再也不會出走了。”向代容說。此后,向代容發現,雖然丁可兒依然要離家出走,但是每次只要她這樣“威脅”,女兒就會安靜一陣子。
6月24日下午,丁可兒結束了期末考試,只要拿了成績單,暑假就開始了。
“那天,我可能又說了類似的話,她就又走了。”向代容說,她本來是想帶女兒回老家過暑假,女兒認為他們會把她留在鄉下,不再把她帶回來了。
丁時東說,為了阻止丁可兒離家出走,夫妻倆總會對丁可兒說很多嚇人的話,比如說外面有鬼,或者說很多小孩被壞人砍手砍腳等等,希望這樣能夠嚇倒她,但是很少和女兒溝通。
9歲女孩在外面都是怎么過的?“她有時候在同學家吃飯,晚上就在大樓角落里或者公園里睡。”丁時東說,更加具體的,他和向代容說不出來,因為每次孩子回來都更加沉默,從最先的三言兩語變成不言不語,他們逐漸習慣了。
到了采訪結束,向代容也說不出為什么女兒總是離家出走。
家長恫嚇孩子 結果適得其反
“家長教育簡單粗暴,會給孩子心理造成陰影。”重慶森田心理咨詢師吳哲說,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不應該采取威脅、恫嚇等方式來扼制孩子的需要。
吳哲認為,家長應該通過鼓勵、解釋等比較溫和的方式,來教育和引導孩子,否則,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會導致孩子不良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