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智:三少奶奢瓷為打響陶瓷自主品牌帶了個好頭兒
當地時間5月11日,蘇富比拍賣行在倫敦拍賣包括出自南宋官窯的“冰裂紋”花瓶在內的約340件中國古董、藝術品,總成交價達到了比此前預計的1100萬英鎊高了近一倍的2080萬英鎊(合約3398萬美元、2.20億元人民幣),刷新了該行在倫敦銷售中國藝術品的紀錄。而早在2008年春季拍賣會上,蘇富比拍賣中國文物的紀錄,拍賣總價定格在3255萬美元。古瓷器在國外拍賣的行情持續走高,這從側面上反映了最近幾年在國際拍賣市場興起的一股中國藝術品熱。
然而,在古瓷器拍賣價格一浪高過一浪之時,陶瓷界大腕們卻提醒人們更應該關注當代中國陶瓷業的發展,在世界上重塑中國陶瓷這張響亮的名片。
“咱們國家瓷器的歷史很長,但我們在近百年間生活陶瓷落后于世界了。因為生活陶瓷靠機械化生產,而我們在工業化中落后了。可喜的是,通過改革開放的這三十多年,我們的藝術陶瓷、生活陶瓷發展得很快,很多制作工藝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顧問、國瓷“把關人”、現任國務院國家用瓷總顧問、“中國陶瓷行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有著“陶瓷泰斗”之譽的張守智說,“這得益于中國陶瓷企業間的強強聯合。”
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張守智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慶典用瓷“建國瓷”和“釣魚臺國賓館用瓷”、外交部“中國駐外使館用瓷”、“人民大會堂國宴瓷”,上世紀70年代外交部“國禮瓷”、國慶35周年“國慶瓷”、2002年國務院“紫光閣用瓷”、陳列瓷和禮品瓷的設計和監制,以及2009年國慶60周年特貢瓷的督造工作。
張守智表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市場競爭的關系,國內的很多陶瓷企業非常保守,擔心技術被人家抄襲、模仿,相互之間從不交流。寧愿給國外的陶瓷企業貼牌,也不愿意與國內的同行合作。這極大地限制了整個中國陶瓷業的發展,導致世界頂尖的陶瓷品牌都是國外的,使得作為陶瓷發源地的中國陶瓷在世界陶瓷領域的地位岌岌可危。實際上,好多國外的世界級陶瓷品牌都是中國陶瓷企業生產的。
讓張守智感到高興的是,像歐陽鳳婷等一大批立志于做強、做大中國陶瓷自主品牌的有識之士看到了封閉只會導致落后的這一局限,便紛紛聯手,在互不侵權的基礎上強強聯合,優勢互補。
三少奶奢瓷總經理歐陽鳳婷表示,三少奶奢瓷是以高端陶瓷餐具、茶具,以及陶瓷裝飾品為主,致力于打造整體家居裝飾品牌。三少奶奢瓷利用自身的實力和優勢,聯手多家最好的中國陶瓷企業,將中國陶瓷工藝最先進、質量最好、設計最新潮的生活陶瓷、藝術陶瓷匯聚起來,推出讓那些收入相對較高的年輕人買得起、用得起的奢瓷藝術品。
“所以,我很樂意成為三少奶奢瓷公司的總顧問。”張守智說,“因為通過我們的實際行動,我們做的東西不是為了讓企業賺幾個錢,而是為了把中國的瓷器質量搞上去,為振興我們當代陶瓷做點兒事情。另外也帶個頭兒,帶動我們國內的還有很多陶瓷企業往這個方向上走。因為靠給別人貼牌做自己的品牌太困難了,賣的是勞動力,賣的是原料,賣的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這是很不合算的!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有效地利用不可再生的資源,提高當代中國陶瓷質量,提高當代中國人的生活質量,我們想在這個目標上做點兒事。所以,三少奶奢瓷在國內強強聯手,推出國內頂級的陶瓷產品,為打響中國陶瓷自主品牌帶了個好頭兒。”
三少奶奢瓷推出針對年輕的人產品也得到了張守智教授的肯定,“好產品一定是面向這個時代的,符合時代需要的,是針對年輕人的。也正是這個原因,三少奶奢瓷已成為豪門新貴、先富群體的豪門新寵。”張守智說,“為什么歐洲的瓷器現在都回流到大陸來了?因為收藏者的下一代不喜歡這些東西了!我是這個時代的人,我干嘛放古董呢!家里放那么多古董,自個兒還侍候不起。我要看古董,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和修養,我去博物館看就行了。在西方很多國家,參觀博物館都是免費的。” (通訊員 劉潤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