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男孩難耐寂寞離家出走 在火車上被乘務員發現
據京華時報 8歲男孩奇奇(化名)隨父母租住在石景山區老古城村,因周邊正在拆遷,很多小伙伴相繼搬家,讓奇奇覺得孤單。而未能及時完成寒假作業,又給奇奇增添了一份壓力。2月15日,奇奇留下一張寫著“媽媽,我走了,不要找我,我愛你們。”的紙條后離家出走。所幸,奇奇在北京開往江西的火車上被乘務員發現。
前天早上,奇奇在姑姑的陪伴下返回北京,回到父母身邊。
8歲男孩突然出走
奇奇的父母是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他們于1999年來京,目前在石景山區晉元莊開了一家雜貨鋪。2003年,奇奇在北京出生,一家人租住在石景山區老古城村。
奇奇的母親王女士說,今年春節,他們一家人回老家過年,2月12日回的北京。15日下午,她去雜貨鋪前,囑咐兒子趕緊完成寒假作業,因為馬上就要開學了。王女士強調,當時,她并沒有批評孩子的意思,只是讓孩子自己看著辦。
當晚7點多,夫妻兩人回家,發現奇奇不見了。
起初,他們以為孩子去公廁了,可過了許久也不見孩子回來。夫妻倆到鄰居家打聽,大家都說不知道,他們又返回雜貨鋪,也沒有找到奇奇。當晚10點,孩子仍然沒有下落,夫妻倆怕孩子被拐走,趕緊到古城派出所報案。
時至深夜,夫妻倆回到家。王女士坐到奇奇的書桌前尋找線索,她突然發現,墻上貼著一張小紙條,寫著“媽媽,我走了,不要找我,我愛你們。”那正是奇奇的筆跡。“我當時眼淚就下來了,心想完了,孩子離家出走了!”王女士說。
返鄉列車上被發現
半夜12點,奇奇父親的手機突然響了,王女士急忙搶過手機。“你們家是不是丟孩子了?”來電話的是Z67次列車列車長閔莉,這趟列車從北京西站發車,終點站是江西南昌。在得知王女士是奇奇的母親后,閔莉表示奇奇就在列車上,很安全。
閔莉在接受采訪時說,2月15日晚,列車員發現獨自乘車的奇奇。奇奇拎著一個塑料袋,里面有一把玩具手槍和一份列車時刻表。乘警發現奇奇的脖子上掛著一張學生專用的交通卡,卡套里還有一張學校制作的卡片,上面寫著奇奇的個人信息和家長的手機號碼。奇奇買的是站票,閔莉拿來被子和枕頭,讓孩子睡在餐車。
2月16日,火車到達南昌,奇奇的舅舅接到王女士通知后將孩子接走。因為沒有立即買到回北京的火車票,奇奇一直呆在姥姥家。
孩子回家覺得沒勁
前天是奇奇回家的日子,早上7點不到,記者就隨王女士來到北京西站出站口處。8點30分,奇奇在姑姑的陪伴下走出北京西站。奇奇身高1米4,肉嘟嘟的小臉凍得通紅,看見媽媽后他低著頭沒有說話。王女士上前給孩子披上衣服噓寒問暖。當她問奇奇為何獨自回江西時,奇奇先回答是同學邀他回去的,沉默一會兒才承認是自己要回去的。
奇奇說,在北京太無聊了,沒有小朋友跟他玩兒,而過年回老家時,他身邊有很多小伙伴。2月15日那天,媽媽剛出門,他就從家拿了200元錢,按照父母帶他回家時的路線,換乘兩趟公交車到達北京西站。他在售票窗口花175元買了火車票,又花20元錢吃了晚餐,之后又買了份全國列車時刻表。奇奇說:“在車上的時候我害怕了,想給媽媽打電話。”記者問他再次回到北京的感覺,奇奇抿著小嘴說:“沒意思!”對于記者的提問,奇奇大多選擇沉默。
父母想給孩子找伴 王女士說,奇奇雖然回家了,但她還是很擔心,怕孩子再次出走。她說,奇奇雖然不太愛說話,但是個聽話的孩子。原來,孩子有很多小伙伴陪著,但租住地周邊正在拆遷,那些小伙伴陸續搬走,所以孩子感到寂寞。
王女士說,一個孩子在北京是很孤獨。在老家時,能和奇奇一起玩的孩子很多,他們一起看電視、上網、去街上溜達。王女士和丈夫正在考慮,要不要抱養個孩子,讓奇奇擺脫孤獨感。
王女士說,奇奇上小學三年級,學校已經開學一周了,她打算幫奇奇補補課,然后讓他今天上學。對于閔莉的幫助,王女士夫婦表示將當面致謝。
專家說法
家長要幫孩子找朋友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表示,結合奇奇的情況,其離家出走的原因有幾個方面:首先,該年齡段的孩子在嘗試探索離開父母獨立,一般的孩子在15歲左右會采取行動,但是之前已經有打算;第二,北京城市生活節奏快,回到二線城市,生活比較緩慢舒適,父母在老人面前也不會給予他太多學習上的壓力;第三,開學前的孩子,尤其是沒寫完作業的孩子容易產生焦慮、緊張心理,所以會選擇一種方式來逃避。
宗春山提醒家長,有些孩子離家出走是為了試探父母對自己的在乎程度,這時家長要告訴孩子自己很擔心,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根本不在乎;父母應該給孩子玩的時間、交朋友的時間;家長要陪孩子玩他們想玩的游戲,還可以跟鄰居或其他家長商量,讓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游戲,幫助孩子找到朋友。(記者 史冊 實習記者呂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