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將饅頭扔進垃圾桶被老師責令撿回吃下
近日,北京交通大學參加軍訓的學生周某,因把吃不下的饅頭扔入垃圾桶,被老師責令撿回吃下,雙方發(fā)生沖突。校方回應,當事老師言語過激,但出發(fā)點是好的。
當事學生不向領導道歉
7月2日,北京交通大學的3500余名學生,來到北京高校學生軍訓基地進行軍訓。
據(jù)周某的同學稱,大概在7月5日,他們正在食堂里吃飯。由于饅頭又澀又硬,很難下咽,周同學就將一個沒吃完的饅頭扔進了垃圾桶。學校的盧老師看見后,立即要求周同學將饅頭撿回。
“小周脾氣特別好,沒說什么,就照做了。”目擊學生說,隨后,盧老師命令周同學將該饅頭吃掉。“垃圾桶里都是臟水,這怎么能吃?”周同學與盧老師發(fā)生了爭吵,進而演變成肢體沖突,被在場的同學和老師拉開。
學生認為,老師做法有損學生人格。
次日中午吃飯前,學校將所有軍訓的學生集中到食堂外,要求周學生站在臺子上,做檢討。
“我不是向領導道歉,要向饅頭道歉,向農(nóng)民們道歉。”同學轉(zhuǎn)述周同學的話說,小周回到宿舍后,哭泣不止。
學校稱老師言語過激
昨日下午,北交大工作人員稱,盧老師專門負責學生的軍訓事務。本期軍訓,由于學生扔饅頭之類浪費糧食的情況比較嚴重,教官們都覺得很可惜,聯(lián)系校方派人對學生進行糾正教育。
工作人員說,盧老師到達基地后,曾多次制止學生浪費糧食。“還是有學生不聽,他有些恨鐵不成鋼,所以當事言語上有些激烈。”該工作人員稱,盧老師的本意絕不是侮辱當事學生,校方不會過多處分周同學,希望學生們珍惜軍訓機會,對老師的用意給與理解。
■ 看法
軍訓要學會服從和吃苦
北京某高校一學生認為,軍訓期間,學生應以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以服從為天職,聽從教官和老師的命令。學生們既然是去軍訓,就是該去體驗其中的教育意義,體驗吃苦。“這名扔饅頭的同學,平時吃苦吃的太少。”
另一學生認為,老師讓他把饅頭吃下去,可以使他印象深刻,更好地懂得什么是珍惜。“饅頭剝下皮,如果不存在衛(wèi)生的問題,吃下去又有何妨?”
以惡制惡達不到教育效果
北交大學生認為,老師讓學生將扔進垃圾桶內(nèi)的饅頭撿回吃掉,是對其人格的侮辱。
著名心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王極盛認為,老師有教育學生的權(quán)利,學生也有聽從老師教育的義務。但“北交大饅頭事件”中,當事老師的做法非常粗暴,以惡制惡,既達不到教育的效果,還會對周同學產(chǎn)生效仿效應,讓其采用類似方法處理問題。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學生扔饅頭,可以看做是對農(nóng)民、工人的不尊重。而老師的做法,是對學生的不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