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副省長:玉樹災后重建面臨五方面問題
京華時報消息 26日,青海省副省長張光榮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青海玉樹地震災后重建面臨五方面問題。
張光榮說,抗震救災進入新階段以后,眼下正按照國務院總指揮部的要求,著手研究災后重建的規劃和具體的方案。災后重建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施工時間短。玉樹當地冬長夏短,冬季一般是七八個月,夏季是四五個月。如果以三年一個周期來算,有效施工時間只有十四五個月。第二,運輸能力弱。玉樹處于西藏、四川的接合部,結古鎮是物資集散地,現在向外有效的通道有兩條,分別是214和308國道,保障整個重建物資運輸需要壓力很大。第三,建筑成本高、施工難度大。因為玉樹是三江源,為保護生態環境,當地基本沒有磚廠、瓦廠、水泥廠,將來幾乎所有建筑材料都要從外地運進去。一塊磚頭拉到玉樹價格不低于兩塊錢,這樣成本就很高。另外,結古鎮是這次地震的重震區,地形狹窄,很難展開大規模施工。第四,電力保障弱。玉樹的供電主要是靠小水電,冬季漫長,加上地震對小水電損毀較重,電力保障就更加脆弱,難度更大。此外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資金問題,需要大量的投入。
張光榮還說,截至4月25日17時,收到捐贈資金近35億,救災物資折價近40億,中央財政分兩批給青海安排5個億。青海省成立了監督檢查組,由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親自擔任組長,紀檢監察、省財政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實行全程跟蹤監督、跟蹤檢查救災資金和物資的落實和使用。“災后重建到底需要多少錢目前尚不清楚,適當的時候將會向社會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