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購物騙局曝光:398元“戴戴瘦”成本僅2元
黑龍江新聞網消息 連日來,本報連續刊發了市民輕信電視購物節目遭遇消費陷阱的報道,引起眾多市民關注。3日,曾在哈市一家電視購物公司工作過的林麗(化名)來到本報,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她告訴記者,這些在電視購物里極盡夸大宣傳的商品,其實多是假冒劣質的。商家利欲熏心,對屢屢上當投訴的消費者仍然不斷欺詐。在兩個月的工作中,林麗一次次地受到良心譴責,最終選擇憤而離開,并將其中的黑幕揭示出來,提醒消費者提高警惕。
應聘:口才好被選中 賣件產品至少提兩成
林麗家在哈市,大學畢業后開始找工作。去年11月,她無意中看到哈市一家商貿公司招導購員的招聘啟事,便去應征。“當時覺得這樣的工作挺鍛煉人的,我想從最基層的工作干起,讓自己多學點東西,為以后的發展鋪路。”林麗回憶道。
和林麗一同參加該公司應聘的約有五六十人,經過面試和口才考試,林麗很慶幸自己成為入選的10名受聘人員中的一員。當時公司經理對他們說,之所以能過關是因為他們的口才比較好。“公司承包了電視購物節目的一個時段,一個月要宣傳十多個商品,我們共有十多個導購員,都是年輕人,薪酬是底薪1000元加提成,每賣出一件商品,我們能得到20%至30%的提成。”林麗回憶道,經理還不斷強調,“今后,你們就要靠這張嘴吃飯了。”
培訓:誰最能忽悠誰就是最好的導購
林麗上班前先接受了該公司的培訓。公司經理給導購員們看該公司銷售的產品,但具體功能并不是看了就能學會的。“商品我們只是看個外表,具體功能則是經理發給我們每人一個單子,上面羅列了該項產品的強大功能,導購員們只需要將這些功能熟記就可以了。”林麗告訴記者,在這個培訓過程中,經理一直強調,“業績業績,不管你們說什么,怎么說,只要能把東西賣出去才叫厲害呢,誰忽悠人的本領強,誰就是最好的銷售導購,就能賺到更多的錢。”
幾天后,林麗上崗,可是原本興奮的她卻失望了。林麗告訴記者,她原本以為電視購物商貿公司辦公地點應該在寫字樓里,十分正規,可是她的工作地點卻在道里一個居民區內,公司甚至連牌匾門臉都沒有,而是隱藏在一個藥店樓上,員工上下班都要經過藥店,外人根本不會發現這里暗藏著一家商貿公司。
銷售:顧客沒買不斷打電話一次次“優惠”
林麗表示,這家公司有近20部熱線電話,每天電話響個不停,一旦有顧客來電咨詢,這個號碼便進入他們的數據庫中。如果顧客順利地購買了產品,該條信息就會被刪除。如果沒有購買,該信息就會被保存下來,分配到每一個導購員手上,導購員便會一遍遍地給顧客打電話。
“我們經常使用價格優惠戰略,比如這個商品售價398元,幾天后我們給顧客打電話說現在這個商品促銷,可以贈送一些東西;如果顧客不認同,幾天后再打電話說該商品已經降到了298元,這樣一些原本很喜歡這個產品的顧客可能就會動心。如果顧客還是不滿意,過幾天繼續給顧客打電話,說現在降價力度更大了,已經降到198元了。”林麗表示,很多商品最后成交價由幾百元變成幾十元,可見其中的暴利程度。
產品:398元“戴戴瘦”不過是2元錢磁鐵
據林麗回憶,當時該公司銷售的一個名為“戴戴瘦”的減肥產品十分火爆,最火時每天能賣出去上百個。這個“戴戴瘦”實際就是兩個比指甲蓋還小的磁鐵,一前一后貼在耳垂上,成本也就2元錢,但銷售價格為398元,號稱戴在耳朵上有個叫“胃經穴”的地方,就能立刻減肥。許多女士看到廣告上播放的神奇效果后非常動心,在導購員們的忽悠之下,很多顧客都購買了。但是,沒多久“戴戴瘦”就引發了大規模投訴,很多人試戴后根本沒有效果,紛紛要求退貨,這時經理讓導購員們置之不理。
林麗告訴記者,當時她接到一位女顧客投訴,說使用該產品后不僅沒有減肥,而且耳朵發炎潰爛了,該女士投訴時聲淚俱下。從那時起,林麗開始意識到這家公司有“問題”了。
售后:公司規定不退貨不準說公司地址
去年11月份,該公司大力推銷過一種名為“愛拍客”的高清攝像機,號稱比500萬像素相機還清晰,能照相,能攝像,能充電,僅售498元!3天無條件退款。
林麗表示,她無意間看到過該產品,發現拍出來的東西還不如手機清楚,也不能充電,就是一次性的。后來,一位80多歲的老人撥打電話要買一臺,并提出要到該公司直接取貨。經理馬上讓導購員和老人約在其他地方見面。“經理從來不讓我們對外說公司地址,甚至連我們每個人的姓名在電話中都不能提,只說是幾號接線員。”
結果,那位老人購買后第三天便打來電話說機器壞了。林麗覺得心里不安找經理求情,結果一連換了5臺都是使用兩三天便壞了。最后老人要求退貨,經理發怒了,讓林麗自己收拾爛攤子。“一想到老人憤怒的話語,我就非常內疚。”
“公司每天接到的咨詢電話和投訴電話幾乎一樣多,基本上是有人打電話來買東西,幾天之后就變成投訴要退貨。可是公司規定一律不給退貨。”林麗說,導購員們一般使用的招數是,如果是1號導購員銷售的商品,一旦有人投訴,就由其他導購員接聽,表示1號導購員已經不在這里工作,其他導購員不負責。有時甚至將顧客的電話號碼列為黑名單,要么干脆不接聽,要么將電話線暫時拔掉。他們就是用這種方法一拖再拖,最后顧客扯不起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內幕:公司半個月換個名兒半年挪個窩兒
據林麗回憶,“公司日常銷售的貨物大概有幾十種,一般情況下最熱銷的產品會有七八種。這些產品中很多我們從來沒有見過,一般都是通過圖片或影音資料來了解。我們銷售的貨物也從來不放在公司,公司有專門的庫房,我們只知道庫房離公司很近,但從來沒有去過,公司經理也不讓打聽。不過從銷售數量上來看,庫房應該比較大。
此外,公司平均半個月會更換一次名稱,票據上的印章也幾天更換一次,如果有顧客打電話投訴,他們常常稱:“那家公司已經黃了,我們是新公司,不負責以前的事情。”
公司的辦公地點也經常變動,林麗表示以前工作時間長的同事告訴她,一般情況下,一個地點會使用半年左右,然后他們就搬。“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也是電視購物商家常用的伎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