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委書記舉報信層層轉批回自己手中 無奈傳上網
荊楚網消息 劉繼全是一名公安局的紀檢委書記,卻要借助網絡,來實名舉報公安局長,這才取得實效。而平常監督的途徑,統統失效了;甚至寫給上級的舉報信,經過層層批轉原封不動地回到自己手中。(2月25日《南方周末》)
此事發生在春節前夕的陜西漢中,此前有關新聞報道的主題是“漢中三民警網上發帖實名舉報前任局長”。這“前任局長”是漢臺公安分局局長汪廣賦,后來調任漢中市公安局副局長。三民警是劉繼全、李樹信和尚志。劉繼全作為漢臺公安分局黨委成員、紀檢書記,在正常的監督方式中,他對汪廣賦大抵就是“蚍蜉撼樹談何易”。所以,最終他選擇了網絡公開實名舉報——按民間的說法,這真是“豁出去了”。劉繼全也并不避諱他與汪廣賦在工作上產生的宿怨。
網絡舉報的好處,在于傳播速度快、影響面廣。所以,網絡監督是個好東西,成本低,效率高。在三民警網上實名舉報之后,汪廣賦很快就被免除了職務,并接受后續調查。相比于通常的舉報手段,劉繼全所走的這招網絡舉報的“險棋”,走贏了。
而尋常舉報、反映問題,結果是多么的無力:在汪廣賦調任漢中市公安局副局長的任前公示期間,劉繼全找到漢中市委組織部,反映其問題,比如汪廣賦一人乘坐3輛小轎車——豐田雅閣、日產帕拉丁、日產豐田路霸,但組織部“說我反映的問題不實”。所以劉繼全說了大實話:“我在人家的領導下,紀檢委就是空的”,“實際上,小到普通干警,大到黨委班子成員,我們一個都監督不了”。于是只好走上網絡舉報之途。
可是,網絡舉報也是有局限的,其本身風險就很大,近年來“網絡文字獄”“博客文字獄”“短信文字獄”時有所見,就是當下級借助網絡的力量、兩者相加之后如果力量大不過被舉報的上級,那么,通常就會進了“冤獄”;而普通公民通過網絡舉報,則博弈的力量往往更顯得弱小。這些例子已經太多太多。王帥一篇舉報帖子換來遭跨省追捕被囚禁,就是典型。
因為網絡的影響力很大,所以有的地方官一出事就忙于“攔網”、“刪帖”、“抓人”,網絡舉報之帖一出現就被監控到了,就被第一時間刪除得干干凈凈了,這按網友的說法就是:“網絡有關帖子、所有數據都進入了外太空,搜救挽救工作努力進行但無效果……為那些死難的貼子默哀祈禱!”
網絡舉報是重要的,但不是萬能的。如果所有的舉報都用網絡的方式進行,那么,汪洋大海般的網上舉報同樣會讓人陷入“審丑疲勞癥”。我們應該看到,“網絡反腐”畢竟僅僅是反腐敗的管道路徑之一,而不是全部;網絡舉報、網絡監督的力量無論多大,也僅僅是外因外力。舉報如果也患上“網絡依賴癥”,那么最終勢必要變成“網絡舉報無效癥”。
舉報越危險,腐敗越嚴峻;舉報越無效,貪腐越嚴重——我們通常面臨的就是這樣的情形。舉報是檢舉報告,是線索的提供;舉報應該是多渠道、多方式、全方位有效高效的。舉報是反腐敗之義舉,對腐敗的舉報,是公民權利,也是公民責任——就網絡而言,我們需要“公民網絡”,更需要“網絡公民”。網絡舉報是重要的,但不能僅僅只有網絡舉報才是快捷高效的。我們的制度保障,就應該讓舉報不至于患上“網絡依賴癥”。如果出現第二個汪廣賦,那么我希望第二個劉繼全通過尋常方式來舉報,也同樣能順利地扳倒腐敗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