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倒無人敢扶 網友稱彭宇案令道德水準倒退
中國青年報消息 一位老人摔倒在街頭,人們紛紛伸出援手,但是誰也沒有把老人扶起來,還有人“善意”地提醒:“別去扶他,當心賴上你,到時后悔都來不及了。”
此事讓網友們產生了聯想,并引起激烈討論。一位搜狐網友認為,這與當年南京“彭宇案”不無關系,“彭宇案”一紙判決,讓中國的道德水平倒退了30年。
僅有4%的網友認為應該扶起老人
1月9日下午,一位八旬老人突然倒在杭州南宋御街街頭。有關報道稱,當時很多好心人圍上來,伸出援手。
杭州某論壇網友“蟋蟀”也參與了救助,他用相機拍下了救助的全過程。
據報道說,“蟋蟀”和朋友在附近逛街,看見老人突然倒下,身體不停地抖,他的朋友就幫老人翻了個身,讓老人不要起來,然后撥打了急救電話。
“蟋蟀”前幾天剛看了鄭州大學生扶老人被判賠錢的事,這讓他感到有點后怕:“我們不敢去扶老人,但也不能看著他倒下不管。”
據“蟋蟀”稱,路人們紛紛給老人提供幫助,但也有讓人寒心的事。“當時有一位店老板想扶老人進店里暖一暖,旁邊有一個中年婦女竟"義憤填膺"地勸他不要多管閑事。”后來,有巡街的保安上前詢問情況,有熱心的路人幫忙撥打救助電話,有附近商鋪的店員遞出羽絨服給老人保暖,但是誰也沒有把老人扶起來。
扶,還是不該扶?對此,某網發起了投票,近13萬名網友進行了參與。
其中,有62.54%的網友選擇了“絕對不會,怕惹麻煩”,有33.45%的網友認為,應該先理性判斷,再作決定。僅有4.01%的網友覺得,肯定應該扶老人,認為“這是起碼的公德”。
搜狐北京網友認為,報道中用“寒心”這個詞語,來形容這次投票結果恐怕不恰當。不是大家不想幫,而是不敢幫。用“悲哀”更恰當,更能反映出我們這個社會的無奈。
不良判決敗壞社會風氣
這樣的擔憂不是沒有原因。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這一現象說明社會存在信任危機,有了南京“彭宇案”的宣判,才產生了這樣的社會效果。
2006年11月20日,南京的徐老太太在公交車站等車,自稱被正在下車的市民彭宇撞倒,并于2007年年初將彭宇告上法庭,索賠13萬多元。
另一方面,彭宇解釋說自己是下車時看見徐老太太摔倒,就趕緊把她扶起來,大家一起送她到醫院,自己還墊付了200元醫藥費。
2007年9月3日,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法院“從常理分析”,認為如果彭宇是見義勇為做好事,就應該抓住撞倒徐老太太的人,而不僅僅是好心相扶。并且“根據社會情理”,彭宇應該給徐老太太的家人講明事實經過,然后自行離開,而不是和她的家人一起送她至醫院。法院認為,彭宇的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于是認定彭宇撞倒了老人,對彭宇見義勇為的主張“不予采信”。根據法院的推理,彭宇送徐老太太上醫院的行為純屬做賊心虛。
有人說,法院的一審判決讓社會道德倒退了30年,夏學鑾同意這個說法。“本來社會上就存在信任危機,這個判決加速了道德的倒退。這是制度對正義的粗暴,并已產生了示范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