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光有危機公關還不夠

8月23日馬尼拉街頭發生的劫持中國香港游客事件,警方與劫犯對峙10小時后,發起強攻,最后以九名香港游客遇害、數名香港游客受傷的災難性結果收場,令人痛心疾首!這場營救暴露了菲警方行動不專業、裝備不充足、判斷時機不恰當等諸多弊端,也暴露了菲國內存在的安全問題。
事件發生后,菲方啟動了危機公關,宣布8月25日為全國哀悼日,以悼念在人質劫持事件中遇難的中國香港游客。此外,總統發言人24日也表示,上任不久的阿基諾三世總統已經緊急會晤了中國大使,發言人稱,阿基諾三世將向香港特首曾蔭權致電道歉。發言人還表示,總統將派遣副總統和外長近日內趕赴北京向中國政府解釋劫持人質營救經過,也將派高級代表團到中國香港向特區政府解釋。
為不幸死難的中國香港游客而全國致哀,副總統攜外長雙雙登門“謝罪”,這樣的“誠意”,多少能彌補菲方保護人質安全不力的心理虧欠,也能撫慰遇難者家屬的悲痛。不過,假如菲方的危機公關,只是因為害怕這樁惡性事件對未來本國旅游業的沖擊而進行的危機公關,而非對逝去的無辜生命的無比痛惜以及對自己保護不力的懊悔,那么,這樣的公關恐怕不會起到實際效果。
為什么菲方公關危機讓人懷疑呢?這主要是事件前后政府的態度相差巨大。首先,菲政府發言人在對峙之時,稱不相信劫匪會傷害人質,一再強調政府不會向劫匪作出任何妥協,拒絕靈活處理這個本就是表達個人遭遇不公的前警官的訴求。基于“不相信”的主觀判斷,坐視劫持事態的嚴重化,這多少表現了菲政府部門的黨派政治因素影響了國際游客的救援工作。其次,人質事件發生后,菲總統居然忙到“沒有時間接香港特首曾蔭權的電話”,在人質被殺后的第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他們除了急于為自己“脫罪”外,沒有第一時間道歉和哀悼,卻責怪媒體直播實況,讓劫匪鉆了空子。
香港特區宣布24日下半旗為死難同胞哀悼,香港爆發了針對菲律賓的一些示威和抵制活動,內地一些地方也因基于旅行不安全為由,紛紛取消了赴菲律賓的旅游計劃,再加上因這場劫持案,削弱了菲律賓國家形象,降低了菲律賓的旅行吸引力。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菲律賓經濟一直處于低潮,失業率居高不下,綁架案等頻發,去年年底菲南部更是發生了屠殺20多名記者及30多名婦女兒童的惡性事件。假如發揮著經濟活力發動機作用的旅游觀光業受到沖擊,菲經濟將受到極大的沖擊,經濟上的連環沖擊,將傳輸到政治領域,產生政治不穩定感。
據香港電臺報道,23日總統府一名官員稱,菲外交部召集了各國外交官,向他們保證在菲律賓旅行是安全的,認為“部分地區對菲律賓發出的旅游警告沒有必要”。在發生如此災難性后果之時,依然堅持“旅行安全”言論,會令人質劫持案中死難的家屬更加悲傷。菲方應該趁這次災難進行認真地反思,切實加強保護外國游客的安全設施和危機處置演練,認真消除籠罩在菲律賓馬尼拉頭上的“綁架之都”惡名,還一個安全的旅行環境于國際游客。事實上,即使菲方所指的“一些地區”沒有作出旅行警告,如果菲的旅行安全環境和安全處置能力沒有得到改善,也不會贏得國際旅行者的信任。從這點來看,菲方對這次悲劇,光有危機公關是遠遠不夠的。 《長江商報》專欄, 文、和靜鈞 (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