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精神助推和諧凱里建設

◎本港評論 文常
自去年來,我省遭受了嚴重旱災,本次旱災持續時間長、發生范圍廣、造成損失大,不少地區人畜飲水、春耕生產、企業經營等面臨巨大困難,災情極為嚴重,形勢異常嚴峻。凱里市委、市政府在這場百年不遇的大災面前,運籌帷幄統一安排部署,在全市上下團結互助、科學應對、攻堅克難的抗旱精神指引下,抗旱救災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抗旱精神已成為和諧凱里建設的內在動力。
和諧的內容并不單單指抗旱,但是眾志成城的抗旱精神必將成為我市構建和諧凱里的一個必要條件。我市近年來旨在打造全國文明城市,當前,我們更應該團結起來,加強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人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和諧,以人為本,加強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為我市建設“大凱里”營造良好的經濟社會環境。筆者認為,要用抗旱精神協調好三個文明的健康發展,從而助推和諧凱里建設。
抗旱精神促進物質文明建設,更加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在這場百年大災中,作為受災地區之一的凱里,天災人抗,要求我們在抗旱中更要遵循自然規律,更要在平時生活中注重對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的保護。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抗旱精神促進政治文明建設,更加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災情發生后,特別是今年3月以來,全市干部群眾團結互助,心往一處想,全力打好抗旱攻堅戰,干部、群眾紛紛給災區送去各種幫扶,不僅如此,外省一些同胞也紛紛向我市各鄉鎮進行捐贈。患難見真情,抗旱精神更加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互助,心手相連。
抗旱精神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更加注重人的自我和諧。全民抗災中,凱里市除了以單位名義捐贈外,個人、公司、企業也積極投入到抗災捐贈大環境中,積極帶動更多的人來關心支持受災群眾;在抗旱中,更加體現了人的素質上升到一個層次,抗旱精神已經貫穿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具體行為中。我們相信,只要每一個人都做好表率,做一個有道德、有組織、有紀律的市民,從而不斷提高我市整體形象,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社會和諧才將譜寫出壯闊的詩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