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上扔下一個老人 留下一車冷漠
公交車上見司機不停地與乘客聊天,已經82歲的乘客王江生覺得司機這么做有礙安全,于是上前制止。但是,他的好意非但駕駛員置之不理,還換來那兩名與司機聊天的乘客拳打腳踢。其間,老人不愿意下車,那兩個人竟然抬著老人把他扔下了車。因為找不到那兩個年輕人,他把巴士公司告上了法院。(11月21日《現代快報》)
平時乘坐公交的時候,誰從窗口扔下一個空瓶子,就會招來大家譴責的眼光。這是大家向不文明和不道德的行為發起挑戰。因為,瓶子從窗口扔出后,不但會弄臟城市的臉面,就算砸不到小朋友,有可能會砸到花花草草。但是,把一個82歲的老人從車上扔下去,會是一種怎樣的結果?最后車上還剩下什么?
首先,可以的肯定的是,那兩個善于和司機聊天的“壯士”,感覺很愜意,也很有成就感,因為他們當著一群乘客的面(也許當中還有眾多美女)將一個“嘮嘮叨叨”的耄耋老人,用二人抬轎的方式扔下車,可以說是“出盡風頭”;其次,可以肯定的是,那位82歲的老人用自己的熱臉貼了冷屁股,最后還招來一頓拳腳。因為,他為了一車人的安全著想,就“倚老賣老”苦口婆心的勸說司機專心駕車,不料妨礙了別人的視線,煩了別人的耳朵。
公交車被人們稱為“城市流動的窗口”,很多外地人對一個城市的印象,首先是從公交車開始的。而且,全國很多城市都搖旗吶喊的進行文明城市的創造與建設,公交車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衡量一個城市文明度的標桿。如果一個城市的公交,連一個82歲的老人都載不動,如果一個城市公交司機的耳朵,連一句關心的話都容不下。也許,在別人眼中,這個城市離文明還很遙遠。
還有一個問題,當那位82歲的老人被扔出去后,這輛公交車上最后剩下什么?從表面上看,還剩下一群“衣冠楚楚”的人,或是一群體格健壯的人,更確切的說是一群“善于言談”的軀殼;實際上,剩下的是一車人的冷漠,一群看客的麻木,公交車司機的冷酷,兩名“聊客”的冷血。筆者真不知道,遠離城市的文明和道德的圈圈框框后,這輛公交車,下一站將駛往何方?
(魏奇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