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黑水論”背后被污染的政績生態
有時在質詢面前,權力脫口而出的回應或反詰,往往不自覺地暴露出他們驕橫跋扈的倨傲卸責心態。就在前幾天,“替誰說話論”倨傲的權力表情背后,人們很快就看到了潛伏著的權力卸責魅影;這一次,面對記者“污水問題為何長年未解決”的質詢,海口市水務局副局長符傳君脫口而出“經濟越發達水越黑”的雷語,則被網友冠為了“史上最牛的不作為托詞”。
世間有一個詞叫“常識”,以環境為底線的“可持續發展”就是早已深入民心的常識。而符副局長拋卻自身環保治水之責,公然拋出“經濟越發達水越黑”這一違背發展常識的雷人論點,恐怕不僅止于托詞這樣簡單,從符傳君上司對其力挺就可看出,“黑水論”的背后更是多年GDP崇拜下,以犧牲環境支撐經濟發展這一政績觀的普遍權力生態。在長年“GDP競賽”與招商引資大戰中,生態環境是吸引投資的饋贈,能換算成GDP的環境違法項目搖身一變成為“明星企業”,在“經濟發展”的幌子下,權力者對生態環境不屑一顧。正是有了這些唯GDP是舉的被污染政績生態,“黑水論”自有了它潛滋暗長的權力語境。
可悲的是,“黑水論”卻在不期然地描繪現實,一組生態數據或可看作注解———我國目前的生活污水處理率僅約為50%,而工業污水的處理率在80%~90%之間,這個數據還不包括企業偷排偷放情況。放棄生態發展的結果,是近年頻發的太湖、巢湖藍藻事件,是發生在松花江、黑龍江等水域的重大化學污染事故,是未通過環評便熱火朝天施工的重污染項目。
“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這是恩格斯曾經對我們的警醒。當權力還在“黑水論”之上的所謂經濟發展中自我陶醉的時候,我們也許就這樣陷入到了生態環境與經濟環境發展積重難返的怪圈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