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縣江古鄉謝家灣簡介
江古鄉謝家灣新農村的房屋排列有序,鑲邊的油路穿寨而過,烤煙迎風招展,水稻吐芬芳,一派田園致富景象。盛夏六月,風清氣爽。提到文明村寨的創建和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的評選,江古村支書陳勝權感觸很深,欣慰地說:“為了創建文明村寨和改善人居環境,在上級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鄉親們修的廚房和廁所更寬敞更漂亮,家家都建了沼氣池,既方便煮飯、點燈,還可以洗熱水澡,說實話,謝家灣不比城里差。
找準突破口,民心順和諧生
謝家灣新農村距鄉政府駐地2公里,共轄3個自然寨,6個村民組82戶386人,其中少數民族115人;該村 2010年被命名為州級“衛生村寨”。2010年該新農村總收入275萬元,年人均收入7160元。人均占有糧食550公斤。其經濟收入來源于種植業(烤煙生產)、養殖業和勞務輸出。從2003年起,謝家灣新農村三個自然寨村民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拆除豬牛圈42棟,糧倉15棟,拆遷陳舊住房12棟,新建住房15棟。全都是整齊漂亮的木樓新居,錯落有致地掩映在濃郁的林木間,充分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現在的謝家灣新農村,家家接通了自來水,戶戶都有庭院小花園,進寨公路及寨內步道已實現全部硬化,該新農村基本實現了“走路不濕鞋、吃水不用抬、煮飯不燒柴、村寨靚起來、找準致富路、荷包鼓起來”的發展目標。
建組管委,全面推行民主管理
近年來,謝家灣組管委分別制定了符合當地實際的各項制度。由于執行制度嚴格,管理得好,該寨近幾年來未發生治安刑事案件和火災事故,未發生打架斗毆、偷盜和計劃外生育情況,民事糾紛發生率低,且在寨內自行消化,村民之間和睦相處,團結友愛,有困難能互相幫助,全寨積極參加全鄉的“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并利用傳統節慶日開展新農村農民運動會、斗雞比賽、拔河比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進一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近年來,謝家灣新農村已評選掛牌的“十星級文明戶”58戶,“十佳農民”5戶,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67次,參與人數達78000人。
依托產業支撐,文明富裕新貌凸顯
謝家灣新農村大膽嘗試聯戶圈養新模式。謝家灣分4個點集中連戶建設牛羊圈,集中管理由農戶制定協作章程,輪流值班,按照科學飼養方案進行飼養,既節省了勞力同時由于杜絕了大牲畜不進寨又解決了寨內道路衛生問題。該村新建沼氣池80余口,改廁、改廚、改圈60余戶,建設垃圾池20個。通過實施“三改兩建”工程,臟、亂、差、群眾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狠抓村寨規劃,切實美化了村寨環境。強化對畜禽養殖業的環境監管力,切實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
烤煙生產是謝家灣新農村的支柱產業,謝家灣新農村現有勞動力178人,種煙農戶58戶。2005年該新村種植烤煙500畝基礎上增加到2010年的649畝,年總收入從100萬元突破到150萬元,煙農戶均收入達25862元。
謝家灣新農村還把“一戶一技能”創建活動作為新農村建設和文明村寨創建的著力點。結合1+1或1+2幫扶結對子形式傳授農業適用技能,讓更多的農戶掌握致富本領。通過開展“一戶一技能”和“一戶多技能”創建活動,謝家灣農戶都掌握了1-2門適用技能,找準了一條致富路子。目前謝家灣新農村共有“一戶一技能”創建示范戶74戶,創建率達88%,其中優質烤煙種植58戶(含旋耕機農戶32戶、32臺套),手工業加工8戶,養殖業5戶,運輸業3戶,建筑業2戶。
謝家灣人有一種精神讓人感動和敬佩,那就是比、學、干、超。“比”就是在比較中找差距,在比較中求創新,在比較中謀發展;“學”就是學別人的長處,學科學文化,學黨的政策,在學習中打基礎、練本領;“干”就是苦干、實干、巧干,在干中縮小差距;“超”就是在發展上趕上別人,超越別人。謝家灣通過新農村建設和文明村寨創建,成為遠近聞名的和諧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