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萬重山文化千座島
貴州都市報報道 貴州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正在從一個民族文化資源大省向民族文化建設大省邁進。
黔中大地,文化熱潮推動著文化產業的興起,促進了文化繁榮。貴州報業、廣電、出版等文化產業打造出貴州文化品牌,提升貴州文化軟實力。
貴州報業提速
如今貴州人是越來越有“眼福”了,早上打開房門就可以從自家的報箱里取出《貴州都市報》、《貴州商報》、《貴陽晚報》等花花綠綠的各種報紙。不訂報也沒關系,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報販會把報紙隨時送到你的手中。
1993年8月1日,由貴州日報主辦的《貴州都市報》創刊,打破了貴州報業市場的沉寂,成為第一份進入市場的報紙,隨后由《貴州日報》主辦的《貴州商報》也進入了市場。1999年7月,原《貴陽晚報》剝離黨報職能,以純市民報殺入報業市場。目前,貴州已基本形成以貴州日報七報一刊和貴陽日報五報一刊的報業集團架構。
近年來,我省黨報不斷創新。2009年,中宣部《新聞閱評》曾先后對《貴州日報》推出的《家電下鄉兩月觀察》、《80后大學生創業記》、《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總結畢節經驗》等幾組文章,對《春色滿園關不住》、《為了總書記的囑托》、《以“一”帶“百”》、《大興水利改善民生》等幾篇通訊,還有“十萬干部下基層”等專欄給予好評。
貴州廣電領跑
貴州廣電的有線網絡整合模式吸引眾人目光。將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的陣痛,迅速轉為尋求發展的思考和行動,在全國率先實現一省一網,成為貴州省文化產業的領頭雁,昂首全國同行。
8月初,貴州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配置的首批71輛、價值600多萬元的“農村廣播電視維護專用車”陸續配發到各地、縣。這是近年來,貴州省在此方面最大規模的一次集中投入,旨在確保貴州省農村廣播電視實現長期通。
省廣電網絡在大力豐富其文化產品,調整產業結構,搶先布局產業發展的同時,努力彌補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短板,著力統籌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新體制新機制激發文化的新活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的文化權益。
貴州出版創新
去年12月,貴州出版集團如期轉制公司,該集團旗下的貴州人民出版社、貴州教育出版社、貴州科技出版社、貴州民族出版社、貴州新聞圖片社等5家出版社由“事”轉“企”,轉制為有限責任公司,貴州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也在當天成立。
近年來,貴州出版集團公司出版主業也得到大步發展,作為貴州省出版業的主力軍,上述5家出版社立足貴州跳出貴州,在時代發展的重要節點和不同階段,都適時出版一批受到社會廣泛好評的圖書,對外輸出版權實現了零突破,多部“黔版”圖書獲國家出版大獎。在遵義、銅仁等6個地市新建新發行大樓,建立基層網點。
上世紀90年代,貴州出版的《顧準文集》,被業界譽為助推中國改革的熱點讀本,也被譽為“思想顧準”誕生的標志,引發了全國性的閱讀行動,被評為“6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10本書”之一。每一階段,貴州出版界都為省內外閱讀園地播撒理性的陽光。近年來,多部“黔版”圖書獲國家出版大獎。其中《符號與儀式—貴州山地文明圖鑒》榮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社科類)和“裝幀設計獎”、《雄關漫道》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軍事統帥毛澤東》榮獲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提名獎、“民族民間藝術瑰寶”系列叢書等3種共11本圖書入選新聞出版總署“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杜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