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子的人在上海建貴州館"

從江鼓樓。鄉親們說,陸根衛就曾參加從江鼓樓的建造。

貴州館風雨橋、鼓樓、苗寨、銀飾和山水瀑布這些獨特的貴州元素在館內應有盡有。
東方網消息 “我們村子的人在上海建世博會貴州館”
“還有20來天世博會就要開了哦!”
“現在世博會的宣傳真是深入人心,您是從哪里知道世博會的呀?”
祖祖輩輩都居住在侗鄉山村的陸成勝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和東方網記者攀談起“熱門話題”——世博會。可當記者還想向他多介紹些世博知識時,他打斷了記者的話頭,“我知道,我們村子就有個人在上海建世博會貴州館”。
陸成勝告訴記者,他所在的黎平縣肇興鄉紀堂寨有個遠近聞名的“能人”——陸根衛。“他去上海已經2個多月了,在貴州館造鼓樓、風雨橋。”
在世博園區內,每個省市區都有600平方米的展示平臺。貴州館造型類似“身著盛裝的少數民族少女”,風雨橋、鼓樓、苗寨、銀飾和山水瀑布這些獨特的貴州元素在館內應有盡有。
在上海時,東方網記者就了解到,世博貴州館建材所用到的木材和石料,全都從黔東南、貴陽等地采集而來。貴州館的施工人員,也全是到當地各村寨尋找來的民間工匠。
這些在官方材料里被冠以“民間工匠”的人,在同鄉人眼里可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村里人說起陸根衛,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你一言我一語地夸起來。“陸根衛既會設計,又會建造。”“他們工作沒有圖紙的,設計樣子都在心里。”“陸根衛造過從江鼓樓,還有廣西人請他去造樓呢!”
因為“陸根衛”,紀堂寨,這個靜謐于云貴大山深處的侗寨一下子與2000多公里以外的上海“近”了,與還有20多天就要召開的世博會“親”了。
“世博會上,每個國家都會有一個自己的館,中國各個省市也有自己的館。”村里人談到世博會,大都也能夠說個八九不離十。“我們都挺想去上海看看世博會的!”
(吳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