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幼朵:用歌聲為家鄉人鼓勁【圖文】

短短的十天里,她接連在貴陽、都勻、
阿幼朵:用歌聲為家鄉人鼓勁
昨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不尋常的“結冰”
阿幼朵回憶,第一次聽到貴州凝凍的消息時她還遠在北京,那是阿媽一次例行的問候電話,電話中七十多歲的阿媽這樣說道:“谷隴鎮,下雪結冰了。”想到每年春節前夕,家里都會結冰,這句話也沒被阿幼朵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阿媽的手機忽然打不通了,電話不通十多天,阿幼朵也就擔心了十多天。“家里怎么了?”此時,電視、廣播、報紙開始頻繁報道我國南方受災的新聞。阿幼朵的心揪了起來,真正意識到這次“結冰”的不平常。
由于大年初二要飛赴澳大利亞墨爾本演出,阿幼朵無法分身回貴州探視親人。在墨爾本演出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當地華僑向演出團詢問祖國南方受災的情況,并且發起了踴躍捐款,身在異國他鄉的阿幼朵感受到了親情般的溫暖。
回到北京,還在機場阿幼朵就迫不及待地往家打電話,“家里停電了,手機沒電了。”阿媽告訴她,姐姐是溜著冰到鎮上為阿媽充的電。阿媽還說,這次停電沒什么,家里挺好,要她放心。但阿幼朵還是從各種新聞報道上知道了祖國的南方正遭受著50年不遇的雪凝災害,貴州受災相當嚴重。阿幼朵決定,一定要回家看看。
身為貴州人的責任
在從
阿幼朵回憶,那天是正月十一,她剛從澳大利亞回到貴州。
快樂面對災害
終于回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家中了。老阿媽樂呵呵地告訴阿幼朵,停水了,大家就到井里挑;沒電了,點著蠟燭照樣可以吃飯唱歌。“過上了沒電沒水的日子,仿佛一下回到了我十幾歲時。”阿幼朵告訴記者:“回家那些天,常常跟著姐夫到500米外的井邊去挑水,他在前面走,我就在后面唱,雖然苦,但是日子卻精彩。”最艱難的時候,鎮上的人都排隊到村口的小河邊挑水了,她說:“那條河平時大家都是用來洗菜洗衣服的,到了現在大家也只能排隊來河邊挑水了。雖然生活很苦,但全家乃至全村全鎮的人都用一種很快樂的心境去面對。因為大家都相信,在黨和政府領導下,我們一定可以戰勝災害,克服困難。”
“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來電的那個夜晚,”阿幼朵說:“按苗族的傳統,我們是大年十四過大年,正月十三,我們一家人吃完飯,喝了酒,早早的就準備睡覺了。正當大家感覺有點暈乎乎的時候,突然電燈亮了,阿媽一下蹦了起來,拍起了手,姐姐也在一旁高興地跳起舞,我聽見全村人都在歡呼,還唱起了歌……這個春節讓我覺得我們村的人都很了不起,我們是勤勞勇敢的民族,沒有被自然災害所打倒,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天天都在“逃跑”
回家后,一直想為家鄉災區人民盡綿薄之力的阿幼朵,聽說文化廳將于正月十五日在都勻舉辦賑災義演時,她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即主動請纓,希望能夠參與。她說,希望能用自己的歌聲和微笑,為困難中的家鄉人民送去克服困難的力量和戰勝災害的信心。
帶著這樣的微笑和歌聲,阿幼朵連續兩日馬不停蹄奔赴都勻和開陽參加賑災義演。以至于為參加開陽的賑災義演,已經增補為全國青聯委員的她,特地請假半天,沒有參加2月23日上午在北京召開的青聯委員會議,中午才趕到北京。因為情況特殊,其余委員對她的行為表示了理解和支持,這也讓她感到十分溫暖。
赴北京參加了會議后,她作為黔東南州的人大代表又立刻飛回了貴州。這樣匆忙的行程和煩瑣的日程安排,是阿幼朵的媽媽不常見到的。對此,漢語不好的媽媽這樣對阿幼朵說:“哎喲,你怎么每天都在‘逃跑’啊?”阿幼朵笑了,她知道媽媽說的逃跑是“奔波”的意思。她笑著對媽媽說:“貴州受到了災害,現在很多人需要我‘逃跑’去給他們送去鼓勵和力量,再‘逃跑’一段時間,我就不跑了,回來陪你。”
昨日,黔東南州的兩會上,作為列席代表的她對家鄉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每個代表的精神狀態都非常好,看得出,代表們心里真正是裝著咱百姓,并積極在為家園的重建建言獻策。大家都在出力,我什么都沒做,只有微笑,只有歌聲。”( 記者 劉明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