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失憶”老人走失 中學校長送他回家
作者: 張美鋒

2006年4月10日,岑鞏縣天星鄉(xiāng)立原村楊沛淮老人的小女兒楊燕與其未婚夫一起,懷揣著感謝信,手持紅錦旗專程趕到三穗縣城,當見到護送其父安全回家與親人團聚的恩人楊以軍時,感激之情無以言表。
巧遇走失老人
4月5日清明節(jié)的那天,三穗縣良上鄉(xiāng)民族中學校長楊以軍回家祭祖時,在一村寨農(nóng)戶的豬圈旁發(fā)現(xiàn)一位滿頭白發(fā)、年紀大約70多歲的老人。他衣著單薄而且很臟,滿臉污垢,腳上只穿著一只皮鞋,又冷又餓。楊以軍第一眼就感覺這位老人不是乞丐,來到這里可能有著別的原因,于是主動上前詢問。老頭在交流上有障礙,問了半天只是重復地說他在州糧食局工作,連自己的家鄉(xiāng)在哪里也說不清楚(一時說是凱里的,一時說是岑鞏的)。當他想繼續(xù)問老頭時,老頭心里好像很明白卻無力說清楚他自己是誰,來自何方。他問老頭有沒有身份證或其他有效證件,老頭在身上摸了好半天,卻找不到能證明自己身份的東西,唯一找到的是在一佰多元人民幣中夾雜著一張2004年4月在凱里市人民醫(yī)院看病時的收費單子,單子上寫著的名字是楊沛淮,再沒有能證明身份的內(nèi)容。結(jié)合剛才老頭說他自己在州糧食局工作的情況和口音,他猜測這張收費單上的名字應(yīng)該就是這位老大爺,家鄉(xiāng)可能在岑鞏。
想盡辦法聯(lián)系
當時,楊以軍沒有考慮更多,一邊想方設(shè)法地聯(lián)系楊老頭家庭的下落,一邊拉著楊老頭來到鄉(xiāng)下親屬的家中。他端來暖和的熱水給老人洗臉洗腳,找來干凈的衣物、鞋給老人穿上。他的家人和親屬在楊老頭剛進屋那瞬間似乎有些反感,見他又是忙著打電話與老頭的家人聯(lián)系,又是忙著幫老人洗漱穿戴。他那高度熱心的樣子讓家人和親屬都受到了感染,也忘記了來到他們家的是一個又臟又臭、陌生的老頭。吃飯時像招待客人一樣把老頭安排在酒桌的醒目位置,他卻坐在老頭身旁看菜添飯,端茶送水,大家陪老頭吃完中飯又吃晚飯。老頭面色開始紅潤起來,又是笑又是說,嘴卻不停的抽動,說了半天沒有說清楚什么,大家見狀也只有跟著笑。楊以軍還調(diào)侃地說:“我的父親過世得早,大家?guī)臀易髯C,我要拜這位老大爺為干爹嘍……”。
楊以軍想早些幫老人找到親人。第一個電話首先打往岑鞏縣公安局,向?qū)Ψ秸f明情況后,要求警方查找岑鞏縣糧食局有沒有楊沛淮這個人。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回電的結(jié)果是:岑鞏糧食局油脂廠有一個叫楊沛紅的職工。他猜測楊沛紅與楊沛淮可能有親緣關(guān)系,于是和警方商量要楊沛紅與他聯(lián)系。他焦急地等待著楊淮紅的回電,這時他更加相信這位老人來到這里一定是迷路走失了,其家人現(xiàn)在一定很著急地在尋找他的下落。為了進一步確認老人的身份和家庭地址,他又打電話給在岑鞏郵政局工作的朋友,請幫忙查詢老人的住址。當天晚上7時許,岑鞏郵政局的朋友傳來消息:老人是岑鞏縣天星鄉(xiāng)立原村人!
護送回家
夜暮降臨,天空中零零星星地下起了小雨,空氣也變得更加冷嗖。老頭家人仍未與楊以軍聯(lián)系上,心急如焚的他毫不猶豫找來一輛面包車,親自護送楊沛淮老人去岑鞏的路途中接到其侄兒楊某的電話,話中確認楊沛淮老人正是岑鞏縣油脂廠職工楊沛紅的親哥哥。在公安民警的幫助下,楊沛淮老人平安返回了溫暖的家中,而楊以軍卻冒著大雨悄悄的連夜返回了三穗。
四處尋找好心人
四處尋找父親下落的幾個兒女和家人,得知父親被一好心人從很遠的地方已經(jīng)平安返回家中時,激動的心情讓他們想一下子飛到這位好心人的身前,一定要認識這位好心人、感謝這位好心人。他們千方百計的找尋好心人的聯(lián)系電話和住處,找了好久都無濟于事,最后通過公安局的來電中查到這位好心人的電話號碼。拿著千尋萬覓來的電話號碼,大家迫不及待的打通了楊以軍的電話,說是一定要登門表示感謝,還問其他的姓名、家住何處……。他對楊老頭家屬提出的要求一一婉言謝絕,覺得這件事情實在微不足道,只說了一句話:“送您們的父親回家,不用感謝我,遇上別人也會這么做,只是我的運氣好碰上了而已。”
一句簡單而樸實的回答,讓他們甚是感動,也更加增強了他們感謝的決心。一次、兩次……每次電話都被楊以軍婉言謝絕了,楊老頭的家人感到十分無奈,有些不好意思再打?qū)Ψ诫娫挘瑴蕚湓谧詈笠淮坞娫捴锌词欠襁有機會,便假裝地說:“我們不來登門感謝您也可以,但想記住您這位好心人的姓名和一些基本情況該行吧?”楊以軍原以為楊老頭的家人說的是真話,便把自己的姓名和在三穗縣良上中學教書的兩個基本的情況告訴了對方。
楊沛淮老人的家人得到這條可靠的消息像得到寶貝似的,挖盡所有心思,又通過三穗的一個親戚,了解到楊以軍原來是三穗縣良上民族中學的校長,家住三穗縣城等情況后。于是精心設(shè)計了一面錦旗,寫好感謝信。于2006年4月10中午,楊沛淮老人的小女兒楊燕與其未婚夫揣著感謝信、帶著錦旗來到了三穗縣城,立馬請求在三穗的親戚幫忙一起聯(lián)系楊以軍,并說:“如果見不到楊校長本人,一定不回去……”。楊以軍此時正在學校上課,接到電話后,一次次的推諉說還要上課、山路太遠……但一次又一次的電話催促,他猶豫再三,來也不是,不來也不是,心情十分矛盾。下午5:00后,楊以軍覺得別人都到家來了,不見怕是不行了。
一個半小時后,楊以軍來到了三穗縣城。見面時,楊沛淮老人的親人久久地握住楊以軍的手不放,激動的心情讓他們一個勁的說“謝謝!謝謝!”
藏不住的人間真情
青年志愿者楊以軍幫助楊佩淮老人這件事情,消息不脛而走,被三穗縣電視臺作了跟蹤報道。為了楊沛淮老人順利回家,楊以軍調(diào)用四處力量,查找老人的家庭住址;楊沛淮家人為感謝好心人,千方百計尋找楊以軍的下落。這一去一來的尋找,顯盡了互助友愛的人間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