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達到國標的15個品種

圖:專家們在鑒評會上
本港訊 (吳如雄 記者 潘光銀 攝影報道)2月27日 記者在黔東南州第一屆優質稻米鑒評會上獲悉,經過省糧科所檢驗,我州有15個品種的優質稻米達到國標三級以上的標準。這一檢測結果對推動我州水稻產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此前,黔東南州各縣市共送檢了49個優質稻米的品種,鑒評之后15個品種達到國標,其中包括從江縣的“國豪5號”、麻江縣的“國香725”、丹寨縣的“滇屯502”、劍河縣的“川豐7號”、施秉縣的“川香優2號”、榕江縣的“錫貢6號”、凱里“云光14號”等。 據介紹,近年來,黔東南州農產品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一些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名優稻米產品不斷涌現,如麻江縣宣威、黎平縣九潮的“貢米”、從江縣“香禾”等等。但是,要實現產業化經營則還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種植品種繁多,未能實現連片規模種植、缺乏統一的規劃布局等。
為此,黔東南州選出品種送檢,鑒定、評選出其中的“佼佼者”,以便做好品牌的保護,為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的依據。據介紹,黔東南州是貴州省的糧食的重要產區之一,糧食生產以水稻為主,總量在90萬噸左右,種植面積在195萬畝左右,其中優質稻計劃種植12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