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正在熱討中……你來說說,凱里到底是不是“丐鄉”。(網友可在文章末尾發表評論)
編者按:2004年3月1日,國內一知名媒體刊出一篇報道稱:“貴州省凱里市是全國有名的‘丐鄉’,據稱這里有些鄉鎮60%的人都出來‘討飯’,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凱里市一個小學有近2/3的小學生曾在春節期間外出行乞,積攢學費。乞討,已成為當地一些村鎮的‘產業’………”
一石擊起千層浪。此文一出,國內近百家大型網站紛紛轉載。一時間,“凱里丐鄉”一詞在網絡上被炒得沸沸揚揚。
有些網站甚至專門開設欄目進行專題討論。眾說紛紜,各執一詞。有些網友甚至直接指責當地黨委、政府“不作為”………
該報道掩蓋了凱里市文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實,嚴重傷害了凱里人民和眾多讀者的感情。
中共凱里市委信息中心專門組織人力對此事進行了全面、深入、細致、詳實的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前段時間媒體的報道與事實嚴重不符。
本港推出凱里市委信息中心莫屈同志的調查報告,意在用事實說話,介紹凱里市委、市政府多年來對板溪片區的扶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和取得的可喜成績,以及片區十多年來社會經濟發展工作成果的歷史性突破,讓讀者了解板溪片區實際情況,并希望通過讀者的關注、關愛和支持,板溪片區群眾發奮圖強,依靠自身努力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以及社會各界的資助,盡快擺脫貧困,走上致富之路。
不信東風喚不回
── 貴州凱里市板溪片區發展進步紀實

風光秀麗的板溪浪寨村
引子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凱里市。改革開放以來,解放思想,搶抓機遇,依靠自身力量和有關支持快速發展,不斷進步,連創佳績,擠身全省20個經濟強縣之列,在創建文明城市中實踐出一條舉全市之力,干部群眾共同參與,在短期內實現規范、秩序與文明的路子,成為全省城鎮文明建設一個成功的典型范例。自身縱向比較,凱里20多年來,全體干部群眾在艱難的發展奮斗歷程中灑汗瀝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與輝煌。橫向比較,特別是與發達地區同級市縣比較,卻顯得十分落后和貧困。凱里的三農問題還跟全國眾多兄弟縣市一樣突出。三農問題是市領導長期思索努力解決卻一直未能很好解決的問題。雖然凱里已甩掉了貧困縣的帽子,但凱里市10個鄉鎮5個街道辦事處204個行政村中,還有貧困鄉鎮6個,貧困村87個,還有貧困人口2.03萬人。其中三棵樹鎮板溪片區三個村屬省級一類貧困村,是凱里市和各級黨委政府長期以來重點幫扶對象。

9月4日,板溪片區黨建扶貧工作組在板溪小學召開黨建扶貧工作總結會。州委常委、凱里市委書記曹云平,凱里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榮陽,市委組織部部長滕昭義、市委宣傳部長楊蘭田等出席總結會。會上認真總結板溪片區10多年來扶貧工作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同時部署下一階段片區扶貧攻堅工作任務。
走進板溪片區
板溪片區位于凱里市東南部,地處凱里與臺江縣交界偏僻山區,總面積9.6平方公里,片區工委轄板新、浪寨、平豐3個村共16個村民小組1307戶計6253人。片區居住的主要為苗族群眾。由于歷史上交通閉塞,教育工作起步晚,片區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片區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僅0.4畝,加上歷史上由于片區植被曾遭嚴重破壞,水源枯竭,群眾生產生活用水比較緊缺。片區社會經濟較全市其它行政村要落后數年。三個村都屬省級一類貧困村。

風光秀麗的板溪浪寨村
1994年以前,板溪片區一些不法分子組成惡勢力團伙,利用片區處地封閉,信息不靈,交通不便,當地群眾文化知識有限,對法律法規和政策了解不多等諸多因素,散布言論,蠱惑群眾抵制干部到片區開展各項工作,公開或半公開抗糧抗稅,拒不執行計劃生育等國策,并多次聚眾滋事,傷害片區群眾,打傷國家干部。成為危害片區群眾,擾亂片區群眾生產生活秩序的黑惡勢力。在工作人員多次工作未果的情況下,才組織有公安、武警參加的工作隊入駐片區進行集中整治。逮捕了作為片區害群之馬的惡勢力主要成員,一舉將惡勢力團伙摧毀。通過工作隊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安撫片區群眾,幫助片區群眾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為加強板溪片區基層組織建設,結合板溪片區貧困落后狀況和發展需要,凱里市委市人民政府作出決定,于1995年初成立板溪片區工作委員會和管委會,選派干部到片區工作。

扶貧工作組組織維修片區進村公路
眾手扶貧幫困 舊貌換了新顏
1995年初成立板溪片區工作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以來,首先加強基礎組織建設,整頓和建立健全了村級各個組織,同時凱里市委市政府加大板溪片區扶貧工作力度,明確多個單位為定點幫扶單位,指示市農業、水利、交通、教育等系統項目經費向片區傾斜,到2003年底,多渠道投入幫扶資金300余萬元(此投入是全市其它貧困村的5倍),在全市眾多貧困村中,板溪片區率先實現通公路、通國家電網、通自來水、通程控電話,通閉路電視。現片區已有程控電話140余門,除個別小組因缺少水源的原因未正常使用自來水外,大多數群眾都正常用上自來水,片區16個小組已通公路的達14個,另有兩個小組的進寨公路正在建設中。片區已建成沼氣池190多口。三個村都建成了活動室。為發展片區教育,根據片區實際,建成和完善了三所完小和一個教學點,還成立了專門服務片區學生的一個初中部。10年來,片區教育工作發展較快。在全市農村師資力量還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基本上保障片區師資隊伍需求。片區教學成果得到有效提升和鞏固。片區中學教學點學生中考升學率達全市鄉鎮中學中上水平,一大批片區學子考入高校深造,現有一位大學生留俄定居,今年高考中又傳來捷報,片區學生有6人榮升高等學府,其中一人考入全國重點南開大學。片區的適齡兒童入學率穩定在98%以上。

扶貧工作組組織片區剩余勞動力前往廣東打工
片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較10年前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建有小(一)型水庫一座,建成3座欄河壩、3座過河橋,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群眾科技意識法律意識有了較大提高,群眾依靠上級黨委政府的幫扶引導和自身發展不斷提高生活質量,部分群眾率先發家致富,片區群眾自購中巴車3輛、川路車5輛、雙排座農用車1部、小面的2部、摩托車20余部。一些村寨群眾自籌資金硬化了村中便道,許多群眾靠勞務輸出和科技種養殖業的收入改造了老木屋,建成磚混結構亮麗的樓房。兩段育秧、寬窄行種植等水稻科學種植法在片區得到全面普及、玉米育苗移栽等方法得到進一步推廣,小麥、油菜、綠肥、脫毒洋芋等秋冬作物在片區得到一定范圍的試種。科技蔬菜、中藥材等在片區得到初步栽種和實踐,片區先后涌現了30多戶科學飼養戶。與10年前相比,片區社會經濟各方面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寨風寨貌有了巨大的改觀。

扶貧工作組組長、凱里市委副書記陳曉瓊,副組長、市委宣傳部長到農戶家看望考取南開大學的楊輝云同學及家人。
加強扶貧攻堅 促使早日脫貧
板溪片區雖然經多年的努力社會經濟發展較10年前有了明顯進步,但仍未擺脫貧困。板溪片區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切實解決片區的實際問題,今年春天,中共黔東南州委委常、凱里市委書記曹云平、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榮陽專程到板溪片區進行了多次專題調研,實地檢查核實10年來的幫扶成果,了解群眾生產生活狀況,尋找解決片區脫貧致富的新路子。經調查了解,根據片區群眾生產生活面臨的困難,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后,科技知識相對貧乏,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改善等情況,組織召開市委常委會,決定組建市委黨建扶貧工作組,與三棵樹鎮黨委和片區工委管委一道,以加強片區村組織建設為切入點,加強片區群眾思想教育,加大法律法規與政策宣傳力度,實施一系列具體的能立竿見影的幫扶項目,進一步幫助片區群眾改進傳統落后觀念,樹立發展信心和決心,幫助群眾找到一些新的切合片區實情的致富路子,打開片區社會經濟發展緩慢局面,促使片區早日脫貧。

凱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蔣映生與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楊蘭田到板溪最后一個未通公路小組大苦組考察公路建設情況。
今年5月19日市委出臺對板溪片區黨建扶貧工作意見,并組建了由市委副書記陳曉瓊任長、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滕昭義、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楊蘭田、副市長楊鵬為副組長,由市直各部門抽出正副科級領導和精干工作人員組成的黨建扶貧工作組,5月20日進駐板溪,開展為期三個月的黨建扶貧工作。全體工作人員按照凱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團結協作,本著為群眾服務,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為村民辦實事,切實解決群眾困難的工作宗旨和工作思路,大膽深入地迅速開展各項工作,通過100余天扎實工作,板溪片區扶貧攻堅工作打開了新的局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為下一步片區扶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扶貧工作組為農戶發送鵝苗
在這次為三個多月的扶貧工作中,工作組堅持“解決板溪問題先解決群眾思想問題”的思路,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先進設備,采取張貼標語、召開村組干會、群眾大會、黨員及村民代表座談會,舉辦科技培訓會、法律知識講座、舉辦法制專欄、舉辦文藝晚會、電影晚會等形式,對片區群眾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思路教育和法律法規政策宣傳,使三個村村級組織建設得到3有效的鞏固和加強,群眾思想意識有了較大改變,群眾學科學用科學、自強不息謀發展的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等、靠、要”等落后思想逐步得到拼除。此期間共投入幫扶資金130多萬元,實施幫扶項目30余個。交通部門投入33萬元維修了片區進村公路,將該片區公路建成了凱里市最好的一條通村公路,并完善了養護機制,確保片區交通暢通便捷。農辦畜牧部門投入專項資金,為105戶村民購買鵝、豬、牛進行示范養殖,并提供技術保障,擬通過進一步加強發展養殖業,使一部分貧困村民脫貧致富。水利部門投入資金物資,修建農田灌溉水渠6條共1780米,改善了片區水

風光秀麗的板溪浪寨村
利基礎設施。林業部門加大片區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安排重點林業建設資金向片區傾斜,幫助片區群眾作好經濟林發展規劃,及時發放了40余萬元林業工程補助。民政部門專門針對片區實際,向11戶21人發放定期救濟金,發臨時困難救濟57戶254人14560元,幫助25個住房困難戶維修或新建了住房,向部分缺糧戶發放了救濟糧。農業部門落實專項經費,舉辦多期農技培訓,幫助村民新建沼氣池80口。計生部門籌措專項經費,為片區婦女作了體檢,對患病者給予免費治療,并著手建一所服務片區群眾的集計生衛生為一體的計生衛生服務站。為解決片區富余勞動力務工問題,增加片區群眾收入,人事勞動部門組織片區閑余勞力進行技能培訓,并聯系發達省區效益好的企業提供就業,通過做好勞務輸出工作以拓寬片區群眾收入渠道,并輸送兩批共100余人前往打工。教育部門針對片區實情,組織城區學校捐贈教學和學習用具,組織城區學校與片區學校結成手拉手姊妹學校,并籌措專款修建一棟集教師學生住宿和食堂為一體的綜合大樓。為進一步解決片區學生學費困難問題,采取社會捐資,政府撥款等方式籌集資金22萬元,在原先減免片區女童學費的基礎上,增加減免幅度,減免學生學費、書費,幫助片區群眾減輕子女經費開支負擔。通過這一系統的幫扶措施,片區群眾思想穩定,生活秩序良好,群眾對黨和政府的幫助和支持表示理解和感激。群眾表示將以誠實勞動,利用科學技術,發奮圖強致富。那些曾經帶子女外出乞討的少數村民,也意識到了乞討給子女身心健康帶來的危害和影響,表示從此不帶子女外出乞討。今年整個暑假,片區中小學共1452人中僅有5人外出。新學年開始后,片區學生全部按時到校上課。

農技人員在對村民進行科技培訓
工作組在9月初撤離板溪片區之前,指定各幫扶部門派技術人員留在片區繼續做好后續幫扶工作。三棵樹鎮黨委、板溪片區工委正按制定的近、中、遠期脫貧計劃有條不紊地組織實施。片區群眾振奮精神,在幫扶部門的支持和各級黨委政府的指導下,正積極發揚片區群眾熱情勤勞的優良傳統,為實現片區早日脫貧奔小康而開拓進取,努力奮斗。

還生活在貧困村寨中的小學生
后記
板溪片區通過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扶已順利邁出脫貧致富最可喜的第一步。但片區畢竟起點低,片區群眾綜合文化程度偏低,自然條件較差,要真正實現實脫貧,走上與其它行政村一樣同步發展的道路還有許多困難要克服。片區人多地少,水源緊缺,生產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改善。片區農業產業結構有待優化和調整,長期以來群眾一直保持在傳統的農業生產水平上,農作物品種單一,經濟作物不多,在科學種植上雖有一定實踐,便未有全面推廣,引進的經濟作物如油菜、小麥、脫毒洋芋、烤煙、西瓜、金秋梨等試種面積不大,且技術和管理跟不上,沒有取得理想的經濟效益。在養殖方面地還有很大潛力,據今年5月的調查,片區有大量的荒山草坡,全片區戶均耕牛0.59頭,戶均飼養生豬才1.22頭,鵝、鴨、雞戶均存欄3.76只,養殖業僅停留在自產自給的水平上。片區雖先后涌現一批科學養殖戶,但因資金少,技術和管理水平低、規模小、效益差,沒有發揮好帶頭示范作用。片區農業基礎十分脆弱,片區農業水利等基礎設施雖通過長期發展有了很大改善,但各項基礎設施還未系統地完善和發揮最大的作用,基礎設施有待加強。片區學生求學欲望強,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但能力有限,還需大力扶助。而凱里市作為一個新興縣級市,現正處于百廢俱興,艱難發展的時期,還有6個貧困鄉鎮,還有87個貧困村,有的村貧困程度較深,扶貧攻堅的面還非常廣,扶貧攻堅工作任重而道遠。用有限的財力來辦眾多耗資的事,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盡管如此,市領導班子還是希望能盡快地通過最大努力把扶貧攻堅工作做好。我們希望社會各界包括新聞媒體、慈善機構、有識企業家、商家能給予關注和有力的支持。相信眾手拾柴火焰高,通過當地各級黨政的大力幫扶和社會各界的支持,板溪片區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加快發展,板溪片區群眾一定會早日甩掉貧困的帽子,迎來一個美好富裕的未來。
凱里板溪小學學生與凱里五小、凱里五中學生共同主持城鄉共建手拉手姊妹學校文藝演出活動。
貴州凱里市委信息中心 莫屈
2004年10月20日
歡迎廣大網友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