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大學時增重30斤 哈佛領袖讓隊友折服
金陵晚報訊 2月24日熱火“三巨頭”主場對陣尼克斯的焦點之戰,平均票價炒到了712美元,之前一個月林書豪還不是主力時,尼克斯做客邁阿密的平均票價只有275美元。
邁阿密的記者在更衣室內發現,林書豪霸占了入口左邊的兩個更衣柜,而尼克斯曾經的當家球星安東尼的衣柜緊挨著林書豪,但只有一個。這是球隊老大才有的待遇。
林書豪爆發后,整個世界的態度轉了一個彎。
他帶來媒體熱潮 昔日同屋也受追捧
“你知道嗎?一切非常夸張。”何凱成如此表達自己的心情,美國《時代》和《體育畫報》都來采訪他,一堆記者直接堵在他的辦公室門口。
大一的時候,何凱成在哈佛大學橄欖球隊競爭主力位置,當時亞裔很少能進哈佛的校隊,林書豪從校報上讀到了何凱成的故事。在一次聚會上,林書豪偶然見到何凱成,兩個人很聊得來。大二可以自由組合寢室,他們就搬到了一幢公寓里,做了三年室友。
26歲的何凱成現在是NFL(美國橄欖球聯賽)中國地區的活動協調員,工作地點在北京。
2月初NFL“超級碗”決賽,何凱成回美國公干,正趕上林書豪在尼克斯第一次首發,對手是爵士,兩天前打籃網,他替補出場砍下25分。和爵士的比賽中,林書豪獨得28分,那天,何凱成對著攝像機揮舞著雙臂,大喊大叫。
“我是他最大聲的支持者。”賽后,何凱成和林書豪通過電話、短信聯絡,“我不會捧他,只跟他說哪里打得不好。”但最近,他們之間的聯系少了,“我知道他現在很亂,作為朋友,我要給他空間。”
他拼命提高自己 力量不行狂練舉重
一位曾常駐美國的中國記者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2010年,他去波士頓報道一場NBA常規賽,當時根本沒聽說過林書豪的名字。
后來,在當地一位華文報紙記者的極力慫恿下,他決定去哈佛看看。一進校園,他驚呆了:到處是林書豪的海報,沒有一個學生不知道林書豪。
但是要知道,哈佛并不是林書豪的首選,被心儀的幾家籃球名校拒絕后,他才不情愿地離開加州的陽光,來到寒冷的東部。
何凱成說,林書豪和他一樣,單憑成績根本沒有機會進入哈佛。哈佛會給有潛力的運動員降低門檻,比如橄欖球的招募,按運動水平分為五級,每級分別招收幾名學生,每年共有30個名額;籃球的招募不分級,每年招三四個,五六個人最多,競爭很激烈。
大一時,林書豪只有1.88米左右,體重不到75公斤,他最初穿11號球衣,后來才換成4號,留著愣頭青的發型,胳膊、腿看起來一碰就要斷的樣子。
“剛進入大學時,我是球隊中最瘦小的一個,只有拼命努力去提高自己。”林書豪說,為了在哈佛籃球隊立足,他增加了30斤體重。“他力量不行就拼命練舉重。”
何凱成回憶道,如果說大學前兩年在飲食上可以偶爾“放縱”,從大三起,林書豪就嚴格地以職業球員的規律飲食要求自己,“他總是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不用別人指出來,而且他知道怎么去改進弱點。”
他有過逃避念頭 一度考慮離開哈佛
然而即便是這樣勤奮,哈佛也一度讓林書豪喪失希望,考慮轉學。這里寒冷的冬天讓在加州長大的他很不適應,“以前我沒見過雪,但是我冷到懶得出去玩”;其次,球隊的整體水平太差了,他不知道如何帶領球隊取勝。
一切都因為湯米 阿梅克爾的到來改變了。2007年4月11日,林書豪走進籃球館,球隊管理層在介紹新來的教練,林書豪不知道,他們將開創哈佛籃球史上最美好的年代。
阿梅克爾是美國著名教練麥克 沙舍夫斯基(綽號K教練,是美國“夢之隊”的主教練)的愛徒,做了K教練9年的助手,曾帶領塞東大學籃球隊打進NCAA(美國大學生籃球聯賽)16強,這一成績比哈佛強太多了。他怎么會來哈佛?人們普遍猜測他是得罪了什么權貴。
無論如何,阿梅克爾一上臺就讓林書豪放棄了轉學的念頭。阿梅克爾對球隊進行了從形象到內容上的改革他把球隊的主贊助商由紐巴倫換成了耐克,讓球隊看上去不再像是長跑隊;還把球隊的媒體指南的封面換成了約翰 亞當斯、奧巴馬等哈佛校友,這樣才會讓媒體對這本指南有興趣。
阿梅克爾給球隊布置了整體戰術,讓他們看起來不再像一盤散沙,而林書豪作為球隊領袖,從阿梅克爾那里學會了如何去防守。
林書豪的媽媽吳信信記得,她問阿梅克爾林書豪究竟打哪個位置時,后者回答道:“沒有位置,就是傳球、控球、得分、籃板、助攻、防守。什么都要做。”
他具備領導才能 批評隊員很講技巧
何凱成透露,無論是在場上還是場下,林書豪都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了領導力,“總是有辦法調動大家。”林書豪批評人很有技巧,球隊輸球,不說太多話、不說特別嚴重的詞,他只是問一些問題,通過答案,隊員們就會明白為什么這場比賽會失利。
2010年夏天,林書豪成了改寫哈佛歷史的那個人,他率隊取得21勝8負的戰績,自1946年以來首進NCAA決賽圈。林書豪場均貢獻18.1分、5.3個籃板和4.5次助攻,全票入選常青藤聯盟第一陣容,同時獲得鮑勃 庫西獎(該獎項由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評選,旨在獎勵大學聯賽年度最佳控衛)的提名。
阿梅克爾說:“我過去經常跟球隊說,林與約翰 沃爾是大學聯賽中兩個最好的控衛。
很明顯,當我說這話時,球員們都以為我在開玩笑,林自己也是這樣看的。”2010年,林書豪的各項數據位居NCAA排行榜前10,但在當年的NBA選秀上,肯塔基大學的約翰 沃爾成為狀元,林書豪卻落選了。
在為落選球員準備的夏季聯賽上,林書豪表現出色被勇士簽下,卻在NBA停擺結束后被裁掉;半個月后,剛簽下他的火箭也將他放到了裁員名單上。
他從不放棄夢想 拿NFL球星當偶像
在很多人看來,林書豪的故事就好像好萊塢勵志電影的劇本:幾經磨難,兩次被裁,因為信仰而最終登上最高舞臺。
與何凱成畢業后轉投金融領域的經歷不同,林書豪從進入哈佛的第一天起,他的夢想就一直是進入NBA。“他之所以有今天,有很多超過別人想象的失敗經驗,但每次失敗后,他都有辦法站起來繼續往前走。”何凱成這樣看待好友的成功。
今年年初,何凱成剛好在紐約,他與林書豪進行了一次長談。后者說看不到方向,再搞不好就要去海外打球,或者去低一級別的球隊,他壓力很大,常常想籃球這條路是不是走錯了。
何凱成有點擔心,他對好友說自己想到了一個人,“他跟你很像,如果他能做到,你也能做到。”
NFL丹佛野馬隊有個球星叫蒂姆 蒂博,在大學里也曾是風云人物,然而來到NFL后只能當替補,終于有一天,他的球隊表現很差,他得到了上場機會,帶領球隊爆發。除此以外,他也是一個基督徒,父母是傳教士,他出生在菲律賓,15歲才回到美國本土。
每周蒂博都會選出一個病痛、垂死的平民,帶這個受難者和他的家人去野馬隊比賽地,租車給他們觀光,讓他們住整潔的旅店,為他們準備晚餐,并送去球票,甚至在即將開賽前仍陪伴他們。比賽時,蒂博會將《圣經》詩篇的章節符號用膠帶貼到臉上,讓更多的人看到它們。
林書豪說:“我唯一能聯想到的也就是他,我很想跟他談談。”如今,蒂博已成了林書豪的偶像。
他熱心幫助別人 特殊鼓勵送給好友
林書豪希望利用自己成名這個平臺去影響更多人,實際上,大學時期,他就影響了很多人。
哈佛有個亞裔基督教組織,林書豪是其中一個小組的組長。林書豪每周都要花很長時間挑選《圣經》里的章節講解,想一些問題問大家,并放在現實背景中。
何凱成說,他原來信教并沒有這么虔誠,是林書豪改變了他。大三以前,何凱成是哈佛橄欖球隊的首發跑鋒,沒想到大三季前賽時,教練突然把他放在替補席上,他不明白為什么,對教練很不滿。
一個星期六的早晨,林書豪來到何凱成的房間,讓后者抽空查一下郵箱。林書豪在信中摘抄了《圣經》里自己最喜歡的章節,告訴朋友不要心態變得那么不健康。何凱成看了很感動,之后,他想盡辦法鼓勵隊友,那一年,他得到了球隊的體育精神獎。
2月初,林書豪終于得到機會并迎來爆發,何凱成相信這是上帝的幫助,正如他每天為好友禱告的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