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57個留守孩子的愛心"媽媽"(圖)

山洪爆發的時候,姚本蓮夫婦都要背學生過河

吳才浪的爺爺奶奶不住地感謝姚本蓮老師送孩子回家

姚本蓮老師與留守孩子做游戲

姚本蓮老師在家中招待留守學生

姚本蓮在送學生回家的路上
26年前,因教學條件極度匱乏,一位新婚女代課教師將自己的嫁妝捐給學校做了辦公用品。
如今,受南下“打工潮”的沖擊,這所學校的90名學生中的57名成了留守兒童,她又義不容辭地成了孩子們的愛心“媽媽”。
她叫姚本蓮,是貴州省岑鞏縣平莊鄉背鵝村背鵝小學的一名合同工教師,有著26年的教齡。
2012年3月19日到20日,筆者走進大山深處,記錄下以下幾組感人鏡頭:
鏡頭一
3月19日下午,姚本蓮老師因給留守學生吳才浪開了一會學習“小灶”,一看時間已是4點40分,連說:“我得送你回家了,天要黑了!”
10歲的吳才浪家住背鵝村彭溪屯組,一座大山的半山腰上。從學校到他家里需要1小時10多分鐘,全是曲曲折折的上坡山路,而且一路上山高、溝大、林深。
姚本蓮老師不放心吳才浪一個人走回去,就約上來學校支教的一位特崗教師陪她把學生送回去。
吳才浪回到家中時,又饑又餓,端起一碗飯就猛吃,80多歲的爺爺奶奶看著十分心疼。
看到姚本蓮老師到來,吳才浪的爺爺奶奶不住地感謝她,說她是孩子的大恩人。
吳才浪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他很小就成了留守兒童,全靠爺爺奶奶照料。
由于天陰雨濕,山里黑得早,返程時,已經伸手不見五指。姚本蓮老師東一腳西一腳地往回探索前進。
走在半路上,天空突然雷雨交加,姚本蓮和特崗教師被寒冷的山中春雨淋得渾身打顫……
鏡頭二
3月20日上午8點21分,9歲留守女孩姚梅獨自一人徒步八里地來到學校上學。
由于路小林深,她來到學校的時候,頭發已被荊棘拉扯得十分零亂。
早已習慣在路口守望學生的姚本蓮老師看到姚梅,像往常一樣,先把她叫到家里梳頭。
還不到一歲就被母親拋棄的姚梅,她說她“真的好幸福”,因為她遇到了比母親好千倍萬倍的姚本蓮老師。
梳頭的時候,姚梅抬頭望了一眼姚本蓮老師,突然說:“姚老師,我真的好想叫您一聲媽媽!”
鏡頭三
3月20日中午,留守孩子吳才浪、田維芳和姚梅口渴,來到姚本蓮老師的廚房里找水喝。
看到姚本蓮老師一家正在吃午飯,他們遲遲沒有離去。
姚本蓮老師早已懂得了孩子們的眼神,急忙放下碗筷去舀飯遞到孩子們的手中,還不住地往他們碗里夾好吃的菜。
看著孩子們狼吞虎咽的樣子,姚本蓮老師心里酸酸的,很不是滋味。
在背鵝小學,有的學生離家遠,早飯吃得特別早,中午的時候往往又饑又渴。
姚本蓮就做丈夫的工作,把自己的家辦成了孩子們的“免費食堂”,夫妻倆經常把這些學生叫到家里,給他們水喝,給他們午飯吃。
后記:
在背鵝小學,90名學生就有57名是留守孩子。
姚本蓮老師和他的丈夫張令龍26年來,在大山深處相濡以沫,默默地撐起這些孩子的希望和夢想。
他們的愛心故事催人淚下,被稱為留守兒童的“愛心父母”。
1996年9月,姚本蓮的丈夫張令龍被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團中央、國家教委授予“全國第四屆希望工程優秀園丁獎”。
2011年12月,姚本蓮被人民群眾選舉為岑鞏縣人大代表和黔東南州人大代表。(張維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