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生態殯葬 讓生命在綠色中安息
中國環境報訊 當前,火化是我國主要推行的殯葬形式,但是,火化不僅浪費了能源、資源,而且還排放出大量有害氣體,這種方式對環境的破壞正日益為人們所重視。
筆者認為,在節能減排任務相當艱巨的形勢下,有關部門有必要本著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原則,盡快對《殯葬管理條例》進行修訂,大力推行生態殯葬,以緩解資源、環境的巨大壓力。
實施生態殯葬有利于推動節能減排,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應對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帶來嚴重挑戰的現實威脅,保護綠色、追求文明足跡應該不分年齡、不分膚色、不分國別,為地球奉獻綠色已經成為世人共同的責任和義務。
實施生態殯葬可以學習從江縣的村民,在那里,孩子一出生,父母就為他種一棵樹,而人去世以后,遺體埋在泥土里,上面也要種上一棵樹。沒有墳頭、沒有墓碑,只有一棵長青樹,象征著生命還在延續。“生也一棵樹,死也一棵樹”,這種樸實的想法和做法是對人類生命本質的回歸,承載著對逝者的尊重,也留給生者希望。
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可以結合林業建設,在種植城市生態林或者防護林的時候與生態殯葬結合起來。例如,可以設立生態殯葬森林示范陵園,還可以利用秸稈制作環保棺材,再用生態殯葬的收入反哺生態建設,可謂一舉多得。
讓逝去的生命變成生機勃勃的綠色,這樣的生態殯葬是利國利民、保護環境的大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