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云南大旱影響 我省中藥材三七價格小幅攀升

受云南大旱影響,貴州三七價格小幅攀升。
貴網2月23日訊(黔中早報記者 黃海 圖/羅禹)隨著云南干旱持續,國內中藥材市場價格逐步走高。記者昨天走訪貴陽中藥材市場了解到,三七價格有小幅上漲,其余大部分中藥材價格波動不大,屬于正常上漲范圍。業內人士表示,自然災害對中藥材價格影響明顯,貴州應盡快建立中藥材扶持基金,幫助扶持省內中藥材產業發展。
三七小漲 大部分藥材價穩
“三七漲了二三十元,其他中藥材基本維持正常價格。”在花果園中藥材批發市場內,吉福堂老板宋賢忠說,云南是三七的重要產地,因為干旱導致三七價格小幅上漲,而天麻、太子參等貴州盛產的中藥價格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據中藥材天地網信息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在云南,規格為120頭的三七產地現價為420元/公斤,和去年市場均價相比漲了77元,漲幅為21.81%。
在花果園中藥材市場,120頭三七價格在435-450元間,成色好一些的在500元左右。而年前相同規格的三七價格也在400元以上,漲幅并不明顯。
宋賢忠解釋說,因為三七主要是云南產,所以本地藥商一般會有半個月到一個月的存貨,現在市場上銷售的三七主要以年前收購的為主,因此藥商也只是自行抬價惜售,導致價格小幅上漲。而云南干旱對貴陽市場三七價格的真正影響估計要兩三個星期以后才能顯現出來。
除三七以外,中藥材市場內的太子參、白術、天麻等中藥材總體價格緩步上漲。據一些藥商介紹,中藥需求量逐年增加,如果沒有遇到自然災害,價格上漲一般都很平穩。
貴州中藥材產量有待提升
“中藥材價格近年持續上漲,主要還是受到市場規律影響。”貴陽市農委中藥材生產管理辦公室主任劉玲認為,雖然漲價一定程度上與藥商囤貨炒作有關,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目前市場上中藥材需求量旺盛,而產量卻沒有明顯增加。
劉玲說,貴陽市中藥材品種接近3000種,去年總產量只有9000多噸,半夏、太子參等品種要出口,對市場的供應明顯不夠。這主要是因為貴州大規模人工種植中藥材時間不長,技術經驗管理制度都相對滯后,一旦出現自然災害,很容易大范圍減產甚至是絕產。
此外,貴州缺少專門的中藥材批發市場也是造成中藥價格不穩定的原因之一,貴州省制藥企業要去省外購買原材料,回購致使成本上升。因此貴州百靈才選擇在去年初花巨資在六枝建設萬畝太子參種植基地。
據了解,貴州目前僅黔東南州施秉縣牛大場鎮的中藥材批發市場有一定規模。由于缺乏穩定的銷售市場,藥材種植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政府對中藥材也暫時未建立有效的風險保護、補償機制,個體農戶很多并不愿意種植中藥材。
業內人士:建議設立中藥材扶持基金
據了解,貴州作為中藥材資源大省,已查明的各類中藥資源達4800多種,其中藥用植物4419種,占全國藥用植物種類35%。然而像百靈這樣的省內大型藥企,卻面臨省內中藥材產量低下,要到省外購進原料的“尷尬”。
因此,有業內人士呼吁,盡快在貴州建立專業產地類交易市場,降低貴州藥企的原材料收購成本,并且通過交易市場引導種植戶有選擇地種植,并可采用公司加農戶的經營模式,增加農民對自然災害的抗風險能力,全面提高貴州中藥材的產量。
此外,鑒于近年來貴州自然災害偏多的情況,還可以效仿安徽等省份建立中藥材發展扶持基金,用于培育良種中藥材等技術研究推廣,還可以為種植產地建設抗旱、抗凍的人工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