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精神高地”的文明基石——我省創建文明城市活動綜述
據金黔在線消息 經過多年持之以恒的不懈奮斗,特別是全省上下對“三創一辦”的合力推進,爽爽貴陽去年終于贏來沉甸甸的“全國文明城市”牌匾。
一花引來百花香,萬紫千紅滿園春。
貴陽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成功,展示了貴州新形象,鼓舞了全省人民的信心和斗志,也發揮了創建的示范帶動作用。遵義、安順、六盤水等進一步加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力度。與此同時,省級文明城市創建也如火如荼。
隨著文明城市創建機制越來越完善,人民群眾參與度和滿意度不斷提高,全省上下涌動著你追我趕的文明城市創建熱潮。文明清風吹拂下,優美宜人的環境、溫暖人心的感動、勃勃生機的發展活力在黔中大地呈現。
要改變貴州“經濟洼地”的面貌,必須首先構筑貴州人民的“精神高地”。省委書記栗戰書的要求,正激勵全省以更好方式、更快步伐,以打造黔中經濟區文明城市群為重點,為貴州走出“經濟洼地”,筑牢每一塊“精神高地”的文明基石。
合力而發,貴陽榮升文明“國字號”
全國文明城市是對城市整體實力、內在魅力和發展活力的科學評價,反映一座城市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因此,它成為每一個城市夢寐以求的“實力名片”。
貴陽作為貴州省會,是我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對外展示我省良好形象的第一窗口。2009年底,貴陽市明確提出,要把包括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在內的“三創一辦”作為載體,堅定不移地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城市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基本目標、要求以及主要內容都是一致的。貴陽市把二者緊密結合,以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提升、拓展、充實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內涵,深入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進一步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優化產業結構、營造良好環境、提升城市品位,走出了一條以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為抓手,富有貴州特色的文明城市創建之路。
2010年3月,省委、省政府召開省市合力推進“三創一辦”工作動員大會,并成立了相關聯席會議領導小組,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強力推進貴陽的創建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省直機關廣大干部職工以主人翁姿態積極投身于“三創一辦”中,形成了省市聯動、合力推進的良好工作格局。
省文明辦組織貴陽市相關部門專程前往南寧、長沙、廣州、成都等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地區“取經”,并將支持參與創建工作納入省直機關目標考核、“整臟治亂”、“滿意在貴州”專項工作的測評內容,作為省級文明單位評選的重要條件。省直各單位包括中央在黔單位也積極行動,廣泛參與,出臺具體工作實施方案。
圍繞創建難點,形成倒逼機制。在省市聯席會議第一次協調會議上,省和貴陽市文明辦就共同梳理了創建工作中存在的167個具體問題,明確了具體責任單位,列出限期解決時間表。兩年來,省直部門解決相關問題近500個,合力推進了創建工作。
與此同時,省直各部門充分利用宣傳欄、黑板報、電子顯示屏等廣泛宣傳,引導干部群眾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自覺遵守行為規范,培養公德意識。新聞媒體對貴陽市創建工作中的先進經驗和階段性成效也進行了集中宣傳,合力營造了濃厚的創建氛圍。
在創建中,貴陽市嚴格對照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標準,統籌抓好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切實加快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著力保護好“兩湖一庫”、環城林帶等,使貴陽的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強有力的創建工作,讓貴陽環境質量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更加高效,市容市貌明顯改善,經濟增長方式不斷轉變,人民群眾得到了實惠,市民文明素質進一步提高,全民參與的創建氛圍日益濃厚。調查顯示,貴陽市民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知曉率達97.2%,支持率達98.9%。
作表率、走前列。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貴陽的城市文明終于提升到“國字號”,為全省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作出最佳的示范。
“整臟治亂”和“滿意在貴州”,文明城市創建創新突破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在加強硬實力的同時注重軟實力的提升,已成為全省各地的發展共識。
近年來,以“整臟治亂”專項行動和“滿意在貴州”主題活動為抓手的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在全省持續開展,創建文明城市不斷取得新突破。
在不斷鞏固前5年整治成果的基礎上,2011年我省啟動新一輪5年整治行動。活動中,堅持以人為本、改善民生,突出重點、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整治,注重城鄉統籌,實行動態管理,推動建立長效機制。
2011年,通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整治工作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經過嚴格考核測評,全省城鄉環境綜合平均分為90.75分,較上一年提高3.94分。群眾綜合滿意率79.73%,較上一年提升6.73個百分點;群眾對旅游接待、公共交通、醫療衛生等七大社會公共服務行業的綜合滿意度為85.49分,比上年提高1.06分。
“整臟治亂”和“滿意在貴州”工作的有效開展,推動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取得歷史性突破——
除貴陽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稱號外,遵義市、凱里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余慶縣、荔波縣被確認為全國文明縣城,雷山縣被評為全國文明縣城。與此同時,省級文明城市的評選表彰也推動著各個城區、縣城的綜合發展水平。
今年,我省將按照建設黔中經濟區文明城市群的要求,進一步深化“整臟治亂”專項行動,以《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為導向,突出抓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的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推動各地在城鎮化進程中加大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對全國文明城市、縣城以及獲提名資格的地方,將采取公共文明指數測評方式進行跟蹤管理。對文明城市、縣城及創建工作先進的地方,建立“末位淘汰制”,對其他地方將繼續實行“黃牌警告制”。
同時,強化依法文明整治,并著力推動和指導城市新區、工業產業園區開展創建整治活動,為全省工業經濟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文明共享,提升幸福指數感受城市美好
在滿懷豪情的創建過程中,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秩序得到規范,城市服務不斷提升,城市品位正在升華。一個個更具活力、更加進步、更富魅力的城市新形象正閃爍光芒。
如今,走在我省許多城市街頭,你會發現,十字路口闖紅燈、橫穿馬路的人少了,在路邊耐心等待、自覺遵守交通秩序的人多了;將果皮紙屑隨手亂扔的人少了,投進果皮箱的人多了;公交車上搶位的人少了,為老弱病殘讓座的人多了……一個個細節折射著每個城市的文明魅力。
黨政機關的服務意識、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社區的基礎設施、服務網絡愈加健全;環保、低碳、全民植綠護綠,城市生態環境更加良好;亂貼亂掛、占道經營等不文明行為越來越少,誠實守信的良好經營秩序逐漸建立;城市的地域特色、文化內涵、時代風貌得到充分展示……一項項指標見證著每個城市的文明水平。
還有賣羊肉串助學的阿里木、見義勇為青年于勇和愛心互助的“的哥”李春來、寒夜跳水救人的最美女孩向欣園……一個個感動眾人的溫暖故事,讓我們可以看到:“文明城市”不再是一個標語,而已成為文明城市人內心深處的共同追求,并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動著追求文明的腳步不斷前行。
生活在文明城市的每個人,都能深切地感受著城市的美好、感受著城市的文明。
在貴陽市城郊結合部的大吉巷附近生活多年的馬鳳林,見證了大吉巷的變遷:“從過去的泥巴路、污水路,到現在的瀝青路、新建進水井、干凈的道路邊溝、交通減速帶,‘三創一辦’后,大吉巷變化真大!”說到變遷,說到“三創一辦”,巷子里的居民們都笑盈盈地伸出大拇指。
正是一個個像大吉巷般的“小”變化,支撐起貴陽乃至全省城鄉面貌的“大”變樣。
“城市讓我們越來越有歸屬感,在這里生活工作很安逸、很舒心。”城市管理公共服務功能的不斷完善,讓市民眾口稱贊。(冉斌 肖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