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新聞發布會召開

發布會現場
10月27日,州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州衛生局、州醫改辦就我州2011年1-9月醫改工作進展情況向相關媒體進行通報,并回答記者的提問。
記者: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程中,衛生技術人才是關鍵,據了解目前黔東南州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嚴重不足的問題十分突出,當前和今后將采取什么措施加以解決?
州政府副秘書長雷鎮瓊:隨著醫改工作的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問題越來越突出,據州醫改辦調查統計:全州鄉鎮衛生院新核定的總編制5411人,實有衛生人員3539人,其中國家衛生人員2727人、自行招聘衛生人員913人,自行招聘占正式職工33.5%,空編2684人,空編率達49.6%。但從前階段部分縣市招聘的情況看,招聘結果不容樂觀,關于這個問題,在9月21日全州醫改工作現場會上,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州醫改領導小組組長馮仕文同志提出了明確要求,責成州人社局牽頭,研究如何采取一些相對靈活辦法來緩解我州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緊缺問題。一是各縣市要嚴格按照州人民政府與各縣市人民政府簽訂的2011年醫改工作目標責任書規定,認真制定2011年衛生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考方案,全州以縣市為單位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招考計劃人數不得低于新核定總編制后空編數的50%。二是各縣市招考的衛生技術人員報考同一專業,可采用以縣為單位實行統一報名、統一錄用、統一分配到用人單位。特需短缺專業的可以適當降低招考比例,采取特殊、靈活多樣政策招聘衛生技術人才。三是對已具備執業資質的衛生技術人員可適當降低以招考條件。四是對第一次招考未完成空編50%任務的縣市必須在2011年10月底前安排第二次招考,以確保全年招聘任務的完成。目前各縣市正在安排第二次招考。
記者: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近期醫改工作的“重點”,黔東南州的這項工作進展如何?
州衛生局局長江建強:根據中央和省的要求,今年全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100%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零差率銷售。各縣市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把它作為惠民工程來抓落實。2010年9月我州確定在凱里、丹寨等10個縣市政府舉辦的11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零差率銷售,占全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的52%,至今年6月底,全州16個縣市的210個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國家基本藥物和省級增補藥物全部實現零差率銷售,比省要求提前半年實現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在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全覆蓋。
記者:今年國家對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提高村醫報酬和清理化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債務工作出臺了哪些政策措施?
州衛生局局長江建強:當前,各地以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為抓手,統籌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取得明顯進展和成效。一是明確鄉村醫生服務職責,實現鄉村醫生和村衛生室納入基本藥物制度和新農合兩項制度全覆蓋,完善管理、補償和培養培訓三方面政策,切實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今年年底前全州所有村衛生室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二是通過購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納入新農合門診統籌、對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進行定額補助“三管齊下”,完善村醫補償機制。三是從2011年1月1日起,村醫定額補助標準從原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經年終考核合格的村醫,按年人均1200元標準進行獎勵。對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村衛生室,實行政府購買服務,從政府安排的人均基本公共衛經費中按40%左右落實到村衛生室。四是2009年12月31日前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建設過程中形成的長期債務,主要包括發生于業務用房、輔助用房建設維修和醫療設備購置等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建設直接相關的債務由中央財政負責化解。2010年1月1日以后形成的債務,責成各縣市自行化解,不納入中央財政補助計算范圍。2011年12月31日前要完成債務認定工作,并將認定的債務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剝離給當地政府;當地政府要按債務協議,如期償還結清各項債務。
記者:據了解,到今年底,城鄉居民的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要達到50%,請問: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有什么作用?
州衛生局局長江建強:居民健康檔案的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健康體檢、重點人群健康管理記錄和其他醫療衛生服務記錄。健康檔案是自我保健不可缺少的醫學資料,對于居民個人而言,它記錄了我們每個人生老病死的全部信息,同時記錄了自身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和轉歸的過程。通過比較一段時間來所檢查的資料和數據,社區居民可發現自己健康狀況的變化,疾病發展趨向、治療效果等情況,有利于居民采取針對性的保健措施。目前,居民健康檔案有紙質檔案和規范化檔案兩種。
城鄉居民的電子健康檔案后,電子信息能夠更方便更快速地融入醫療衛生機構的日常診療工作之中,一方錄入,多方使用,各種記錄的標準化和數字化,實現醫療機構、患者/常人、衛生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同時,建立了健康檔案的居民還可以在本轄區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得到及時方便的、免費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凌忠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