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進農村 貓貓河村110多戶用上沼氣
低碳生活進農村 貓貓河村110多戶用上沼氣
◎特約記者 唐光新
時下“低碳”已成為貴州省雷山縣農村流行的一個熱門詞語,在雷山縣丹江鎮貓貓河村,每一處都讓人感受到“低碳生活”給新農村帶來的可喜變化,節能環保的“低碳生活”正悄然走進農家小院。
3月24日早上11時,筆者來到貴州省雷山縣丹江鎮貓貓河村采訪,已到時間做飯,但卻不見村里冒出裊裊炊煙。村民陸志祥高興地告訴筆者,過去貓貓河村家家戶戶做飯、炒菜全是燒柴火,不但一身臟,連臉上也是一層灰,現在用上了沼氣,既干凈又衛生,還節約,過去的“老虎灶”早已下崗了。
據了解,以前,貓貓河村林地面積少,家家戶戶還燒著“老虎灶”,每天吞噬著大量的柴薪,生態環境十分惡劣,全村470多畝林地變成了荒山。加之衛生意識差,疫病流行,村民貧病交加。
為緩解本村能源緊缺,保護森林植被。八十年代末,貓貓河村“兩委”積極動員群眾把原來使用的“老虎灶”改進為新型節柴灶。村干們率先打下了省柴灶,建起了沼氣池,同時制定了內容具體、切實可行的村規民約,狠抓封山育林和植樹造林。如今,經過十幾年努力,貓貓河村已有110多戶使用了沼氣,“豬—沼—菜”、“豬—沼—糧”、“豬—沼—果”、“豬—沼—燈”等循環農業生活模式不斷鞏固,實現了生活沼氣化,成為雷山縣第一個沼氣示范村。
提起沼氣,陸志祥如數家珍:“沼氣的好處多著呢,家里養豬場內的豬糞直接進沼氣池,很省事,沼渣是上佳的肥料,沼液是上好的綠色農藥,沼氣用來做飯照明……”
沼氣的推廣,保護了森林資源,避免水土流失。貓貓河村現在每年節約柴薪35.77萬公斤,森林覆蓋率由1985年的48.5%上升到現在的74.8%。每年每戶節約用煙煤1噸,以每噸200元計,全村節約2萬余元。
同時,沼氣池的建成,有效地促進了該村養殖業的發展。未建沼氣池之前,貓貓河村出欄生豬不到200頭,建沼氣池后,每年全村就出欄生豬600多頭。全村已有90%的農戶使用沼氣液作肥料種植蔬菜,每年戶均出售蔬菜收入3000多元。
如今有了沼氣, 貓貓河村山變綠了,水變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