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縣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據黔東南州人民政府網 黎平縣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一是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全縣累計完成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面積132萬畝(其中水稻75.9萬畝、油菜22.1萬畝、馬鈴薯10萬畝),完成配方肥施用面積49.7萬畝(其中水稻32.45萬畝、油菜8.2萬畝、馬鈴薯2萬畝),完成測土配方施肥示范面積3.15萬畝(其中水稻1.87萬畝、油菜0.15萬畝、馬鈴薯0.13萬畝)。經測產驗收,水稻配方施肥比習慣施肥畝節本增收24 -35.5元,油菜配方施肥比習慣施肥畝節本增收10-12.5元,馬鈴薯配方施肥比習慣施肥畝節本增收32-46元,經濟效益顯著;其次,通過田間試驗、示范及大力宣傳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已進一步深入人心,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咨詢和參與近萬人次,已跟該縣1家肥料生產企業合作生產配方肥。這為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同時,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增強了農民科學施肥意識,轉變了盲目施肥、重氮、輕磷鉀等不合理施肥習慣,使施肥結構得到優化,施肥水平逐步提高,耕地土壤養分漸趨合理,農田污染逐步減輕。有效的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減少肥料浪費、維護耕地土壤生態,極大地促進糧食的生產水平、平衡施肥水平,提高糧食單產和品質,實現糧食穩產增收。
二是健全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體系。通過該項目實施,增強了土肥技術隊伍,土肥站由原來5人擴大到9人,其中8人得到州站的專業技能培訓,并已獲得省站頒發的化驗資格證書。同時提高了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增強了實踐能力,測試化驗技術水平能力得到加強;其次土肥站基礎設施得到全新建立。現擁有較現代化的土壤肥料化驗室,化驗室設有土樣室、藥品室、天平室、檔案室、磷鉀室、消煮室、主操作室、電熱室、氣泵室、原子吸收室等。大中型精密儀器設備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定氮儀及二臺消化爐、火焰光光度、純水器、電子天平三臺、磁力攪拌器、熱恒溫鼓風干燥箱、動離心機及離心管、恒溫往復振蕩器、浴鍋、控消化爐、溫培養箱、調高溫電爐、熱板、進口移液器等,各項儀器設備已正常投入使用。化驗室相關制度和規程已建立,并能滿足當前化驗分析需要。
三是初步建立了主要作物施肥指標體系。通過對田間試驗結果的數據統計、匯總、回歸分析,結合該縣農戶施肥情況調查與“二普”成果,進行綜合分析,初步得出不同區域的水稻、油菜、馬鈴薯三種作物的肥料效應方程14個和配方18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