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解釋斑馬魚身上“斑馬紋”形成原理
[導讀]大阪大學一個研究小組報告說,斑馬魚體內兩種顏色的色素細胞會互相排斥,而同色的色素細胞則更容易相互吸附,這樣的移動對于花紋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斑馬魚
據新華社報道 斑馬魚是一種小型熱帶觀賞魚,具有黑色和黃色條紋,它的條紋是由黑色和黃色色素細胞組成的。但是,同類色素細胞為何能集合在一起形成花紋?日本一項新研究探明了其原理。
大阪大學一個研究小組報告說,斑馬魚體內兩種顏色的色素細胞會互相排斥,而同色的色素細胞則更容易相互吸附,這樣的移動對于花紋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從斑馬魚體內取出這兩種色素細胞,放到培養皿中觀察。結果發現,如果是條紋非常清晰的斑馬魚,它的黃色色素細胞接觸到黑色色素細胞瞬間,黑色色素細胞會立即“逃”向相反方向。這是由于兩種細胞接觸后,細胞膜的電性發生變化,產生了排斥反應。而相同顏色的色素細胞則容易吸附在一起。由于不斷重復這一過程,色素細胞根據不同顏色分別聚集,從而形成了花紋。但條紋不鮮明的變異個體,它的色素細胞就不會發生這種反應,黑色和黃色的細胞會一直混合在一起。
研究人員認為,其他動物的花紋形成原理應該也與此類似,今后他們將進一步研究動物花紋形成的普遍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