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電業能否走出“寒冬”
自然災害導致部分家電生產中斷、企業物流配送和經營管理成本上升,海外市場大幅縮水,國外同行競爭致使優勢銳減——
近日,日本上市企業進入年報發布的高峰期。有數據顯示,日本八大電機公司2011財年的凈利潤預計將虧損近1萬億日元,規模僅次于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的2009財年(2.1萬億日元)和IT泡沫破滅后的2002財年(1.9萬億日元)。其中尤以家電企業虧損最為突出,三大家電企業均陷入巨額虧損。松下公司和夏普公司凈利潤預計將分別創下本公司歷史上最大虧損紀錄;曾獨領日本家電業風騷的索尼公司預計也將連續第四年出現凈利潤虧損,其主打領域電視產品則是連續8年出現虧損。日本媒體驚呼,“日本家電產業的冬天已經來臨”,“日本已失去世界家電市場的主導權”。
分析人士認為,日本家電產業出現這種情況絕非偶然,它有著復雜的國際背景和固有的國內根源。首先,2011年日本特大地震和泰國洪水等天災導致部分家電生產中斷,增加了企業物流配送和經營管理成本,擠壓了家電企業的部分業績。如在泰國水災中,松下公司損失約600億日元,索尼公司損失約250億日元。
其次,2011年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全球股市下跌、日元持續升值、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等都使日本的海外市場大幅縮水,而海外市場又是日本家電產業的生命線。例如,夏普公司彩電業務有三分之二依賴海外市場,其液晶電視和液晶面板的銷售收入占到公司總收入的60%左右。國際金融危機導致液晶電視需求疲軟,液晶面板供過于求,價格大幅下滑,使該公司遭受巨額虧損。
最后,國外同行的競爭使日本家電業的優勢銳減。一是在海外市場,日本家電巨頭越來越難與成本較低的韓國、中國同行競爭。隨著韓國、中國的家電企業崛起,在優質低價的攻勢下,日本家電企業的優勢日益減少,吸引力逐步減弱,市場份額不斷縮小。Display Search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1月至9月,世界主要品牌的平板電視在全球銷售額中所占市場份額分別為:韓國三星電子22.8%;LG電子13.9%;索尼11.0%;松下8.2%。二是蘋果、谷歌等美系企業借助互聯網優勢打入世界家電市場,而日本家電企業卻未能跟上網絡發展的潮流。如索尼公司雖引領了CD數字化之先河,但在電視機方面則固守以前的技術,未能實現聲像發送手段的數字化革命。三是產業創新力不足成為日本家電巨頭的通病。十多年來,日本家電企業在技術方面進步不大,尤其是業務份額較大的電視業務。OLED電視作為新一代電視備受矚目,三星及LG已成功開發出大畫面的OLED電視并計劃上市發售。但從電視機到顯示器,從平板電腦到智能手機,日本家電企業幾乎在每一個主要業務部門都未能持續創新,更沒有推出引領行業先鋒的產品。
在目前的嚴峻形勢下,日本家電產業的出路在何方?日本家電巨頭已經開始積極探索和創新變革,但與三星、蘋果等世界先進創新企業相比,其改革創新舉步維艱。松下公司總裁大坪文雄日前表示,對于“赤字大戶”的電視業務部門,松下將加強平板電腦和醫用顯示器液晶屏的銷售,把重點放在大型液晶電視等高附加值產品上。同時,將電視以外的產品銷售比率提高到5成以上,努力將松下改造成太陽能面板及車載電池等環保創新型產品的領先企業,爭取在2012財年實現復蘇。夏普公司近日宣布,將日本大阪的液晶屏幕工廠產能縮減50%,以減輕電視機銷售低迷帶來的庫存壓力,同時加強智能手機等中小型液晶顯示屏的研發力度。索尼公司則在公布2011財報的當天宣布換帥,任命平井一夫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平井諳熟Play Station和網絡娛樂業務,表示將打造一支新的經營團隊,以推行重塑電視業務、數碼影像、醫療器械及智能手機和游戲等四大經營戰略改革。
《日本經濟新聞》社論指出,以索尼公司為代表的日本家電企業,必須摒棄日本固有的“企業體質”,要效仿蘋果和三星,進行大膽的事業戰略轉變,開發出領先于韓國和中國的新產品和新服務,實現家電的網絡化。日本家電企業何時能夠走出寒冬,迎來春暖花開,我們拭目以待。(鮑顯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