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文物普查全面完成
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璩靜 左元峰)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29日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發布會上表示,歷時5年、覆蓋全國2871個縣級普查基本單元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已全面完成,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766722處,包括新發現文物536001處,占到登記總量的69.91%,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開展的最大規模文物普查。
此次全國文物普查查清了中國不可移動文物的“基本家底”:古遺址193282處,古墓葬139458處,古建筑263885處,石窟寺及石刻24422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筑141449處,其他4226處。
單霽翔表示,普查摸清了不可移動文物總量、分布、類型、年代等總體情況,查清了不可移動文物的所有權、使用情況、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等基本信息,查實了保護級別、保護狀況、破壞因素等基本情況,取得了中國文化遺產資源及現狀的大量基礎信息和數據。此外,通過普查,中國各級文物機構設置得以加強和充實,文物博物館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中國已登記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狀況不容樂觀,其中保存狀況較差的占17.77%,保存狀況差的占8.43%。”單霽翔說,這對于完善文物保護法規,增強文物保護意識,加大文物保護投入,強化文物保護機構,提升文物保護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據介紹,自2007年4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啟動以來,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累計投入普查經費近15億元,近5萬名普查工作者、專家學者和社會志愿者參與其中,普查范圍覆蓋除港澳臺以外的全國范圍,涉及地上、地下、水下的全部不可移動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