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腸病疫情現緩解跡象 致病菌研究有新發現
新華網訊 北京6月9日電德國衛生部長丹尼爾·巴爾8日說,大腸桿菌疫情在德國傳播速度減慢,新增病例減少,最黑暗的日子可能已經過去。同日,德國研究人員說,對本次疫情致病菌的研究有了新發現。
巴爾說,新增感染病例呈下降趨勢,意味著這次疫情強度可能正在減弱。“我不能解除警告,”巴爾說,“但對數據的分析結果顯示,有理由懷抱希望。”
巧合的是,丹麥也認為本國的疫情得到控制。根據丹麥國家血清研究院的統計數字,丹麥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數量自6月3日起沒有增加。當地專家認為,該腸道疾病疫情在丹麥得到控制。
不過,德國國家疾病控制中心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對德國的形勢給出了更加保守的評價。這家研究所承認,新增患病人數確實呈下降趨勢,但它強調說,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尚不清楚。一種可能是,疫情確實漸漸緩解;但另一種可能是,民眾拒絕購買某些蔬菜,致使新增患病人數減少。
大腸桿菌疫情在世界范圍內引起的恐慌也沒有完全停止。8日,加拿大確認國內首個感染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病例。這名居住在多倫多的男性患者今年春天曾赴德國旅游,食用了當地的蔬菜沙拉。
南非衛生部8日發布了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警報,提醒所有出入歐洲疫區的南非游客特別留意以防傳染。
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和波恩大學研究人員8日說,他們發現了此次疫情對部分患者影響嚴重的原因。研究人員說,一些重癥患者的免疫系統會產生出對抗自己身體內正常細胞的抗體,從而導致患者神經系統出現嚴重并發癥。研究人員推斷,這種“認友為敵”的抗體可能通過積聚一種凝血因子,導致患者的大腦和腎上腺供血不足,并進而引發神經系統障礙。
關于下薩克森州近日提出吃豆芽等芽苗菜可能是感染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原因之一的說法,羅伯特·科赫研究所說,該所已對眾多患者進行了飲食調查,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表示吃過芽苗菜。此外,調查人員檢測了受到懷疑的下薩克森州一家芽苗菜生產企業的產品,在提取的幾百個樣本上,迄今未查到致病菌。
在傳染源調查方面,德國薩克森-安哈特州8日宣布的一個新發現似乎又使“毒黃瓜說”死灰復燃。調查人員在該州首府馬格德堡市一個患者家庭的垃圾桶里,發現一根吃剩的黃瓜上附有本次疫情的致病菌。這是德國疫情暴發以來首次在食物上查出這種病菌。但是這條新線索并無助于“破案”,因為那根黃瓜和其他垃圾已在垃圾桶中存放至少一周半時間,病菌何時以及如何乘虛而入不得而知。
由于病源不清,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局長根納季·奧尼先科7日說,俄方不會立即解除對歐洲蔬菜的進口禁令。
俄方2日全面禁止從所有歐盟國家進口新鮮蔬菜,原因是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導致的疫情蔓延。歐盟方面先前認為俄方反應過度。
加拿大多倫多公共衛生局官員吉姆·陳對新華社記者說,加拿大聯邦政府尚未要求回收進口自歐洲的食品。不過記者在多倫多的超市看到,當地多數水果和蔬菜都是從美國、墨西哥和中國進口的,難以找到來自歐洲的新鮮蔬菜,而且受訪的加拿大消費者對歐洲的疫情都表示了擔憂。
歐洲理事會8日宣布,鑒于蔬菜生產大國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等認定先前提出的1.5億歐元(約合2.2億美元)援助金過少,歐盟打算把向歐洲菜農提供的援助金額增加至2.1億歐元(約合3.06億美元)。這份提案將在6月14日送交歐盟成員國代表表決。
對于歐洲所面臨的困難,中國有關方面伸出了援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8日說,該院已研制出針對大腸桿菌的診斷試劑盒,并將無償提供相關信息,為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病情診斷、疫情監測和污染源調查等提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