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將發射新一代火星車 探索火星微生物(圖)
[導讀]美國宇航局將在2012年再次登陸火星,新火星車體積更大、功能更全,旨在探尋火星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機物。

好奇號火星車

好奇號火星車
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宇航局最新火星登陸計劃:火星科學實驗室(MSL)的重要組件—外層隔熱殼體和巡航段構件由C17環球霸王運輸機,經馬瑟(March)和巴克利(Buckley)空軍基地后運抵肯尼迪航天中心,目前正進行整合調試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該火星車(好奇號)使用了钚衰變作為能源,具備更強的外星生存能力。火星車剩余結構將在今年6月全部運抵弗羅里達,隨后該火星車將踏上前往火星的征途。
眾所周知,在火星上著陸,穿越大氣層時需要經受住高溫的考驗,火星車外層隔熱構件由此設計成一個類似膠囊的外形。設計和建造這樣一個能在其他行星上著陸的復雜系統,并且要有效地保護火星車不受高溫的影響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在前往火星的途中,還需要確保火星車不受空間輻射以及微隕石的撞擊,基于以上兩點,火星車的外層殼體和隔熱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已經完成了外層隔熱構件的組裝,整套著落系統由美國宇航局蘭利和埃姆斯研究中心設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建造,旨在當火星車穿越火星大氣層時,收集大氣溫度和壓力等數據,而巡航段主要由噴氣推進實驗室負責。在完成著陸隔熱系統的組裝后,將進一步明確其相關參數,為將來設計更加安全的行星著陸系統進行技術儲備。
早在2008年10月,耐高溫殼體和巨大減速傘組成的MSL外層隔熱系統被送至加州噴氣推進實驗室,進行一系列的飛行測試。本次火星著陸任務所研制的著陸系統在系統復雜程度上是前所未有的,將使用降落傘和反沖發動機聯合制動,有別于勇氣/機遇號的著陸方式。系統全尺度達到4.5米(近15英尺),這是目前為止設計建造的最大的行星著陸系統,而此前在火星進行著陸的勇氣/機遇號火星車,只有8.5英尺,阿波羅登月艙也只有13英尺。
作為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理事會的重點項目,火星科學實驗室計劃備受矚目,其也是人類無人探測器繼2004年勇氣和機遇號之后再次登陸火星,該火星車將在5月至6月間進行發射前得最后測試,并與2012年8月登陸火星,花費兩年的時間,重點研究火星土壤中是否存在微生物,以及火星上曾經是否存在過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