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我國航空發動機有望列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資料圖:中國自行研制的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
新浪網訊 去年年底,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簽署通令給全國政協委員、空軍裝備研究院總工程師甘曉華記一等功。“兩會”期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甘曉華又帶給我們一個好消息,“航空發動機列入重大專項的工作,經過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批示,目前正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穩步推進。”甘曉華說,采取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這種方式,有利于整合資源,調動企業和社會各方積極性,推動和加快國產航空發動機發展。
航空發動機列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這也是他此次“兩會”建議的內容。甘曉華告訴記者,由于航空發動機的研制生產幾乎涉及工程領域的所有學科,產業帶動面廣,但是其技術難度高,投資多,周期長,風險大等特點,靠零打碎敲的投入和“游擊式”的發展方式很難使發動機研制、生產技術體系完善,需要國家將其作為重大科技專項這種模式來促進發展。
“美國國家發展計劃”中關于航空發動機有這樣一段描述:航空發動機是一個技術精深得使新手難以進入的領域。它需要國家大量的投入和長期的經驗積累,并加以保護。美國國防部將航空發動機列為國防關鍵技術的第二位,航空發動機占據了美國國防科技戰略的核心位置。英、俄、法等國均通過明確立法將航空發動機產業列為優先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并長期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來鞏固其航空發動機戰略性產業的國際領先地位。
甘曉華介紹說,近些年,我國對航空發動機重要性和艱巨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加大了投入,增加了一定的型號研制經費和增加了一些研究項目,對航空發動機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但是,這種舉措仍是戰術層面的,航空發動機需要采取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這種方式整合資源,調動企業和社會各方積極性,推動和加快發展。
甘曉華希望,在國家重大專項的統一籌劃下,建立起支撐航空發動機研制的完備基礎技術體系,形成完整的發動機型號譜系。
他說,我國事實上形成的航空發動機研發方式,是將發動機作為飛機的附屬品方式,要有一型飛機研制,才能有一型相應的發動機立項,立了項才能有經費支持開展相關研制和建設。這種被動的“游擊式”發展方式嚴重制約了發動機研制、生產技術體系的發展和完善,難以形成完整的發動機型號譜系。他表示,在國家16個重大專項中盡管有大飛機工程,包含著航空發動機,但是發動機在其中只是一個型號的研制,在整個航空發動機型譜和技術體系中僅是一個很小部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甘曉華說,發動機研制本身需要設計和試驗的基礎技術,也依賴于材料、工藝、機械、冶金、電子和化工等行業的基礎技術。一個國家的工業基礎是什么樣的就決定會有什么水平的航空發動機。
“一型發動機型號立項后才能獲得相關經費,才能進行相關設施建造和材料、工藝等技術研發。”甘曉華說,“長期以來,發動機以及相關行業的相關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有限的軍用發動機型號研制經費或少量研究項目經費推動,在時間緊迫、經費緊張狀況下,有關部門僅能從完成該具體型號的角度去考慮和安排,這種短期行為導致發動機基礎技術不成體系,研發基礎能力不足等。”
航空發動機是個“燒錢”的行業,一型發動機研制費需要幾十億元,而我國通常研制一個型號經費要比國外相應型號經費少一個數量級。
研制航空發動機雖然需要高投入,但是航空發動機屬國家戰略裝備,關乎國家安全,“我們國家幾十年才研制幾個新型號,立項還非常難,數數現在我國有多少幾十億元的樓房?我認為,航空發動機型號譜系需要國家統籌規劃和落實。”甘曉華說。
盡管我國已經繼美、英、俄、法之后,成為世界第五個自主研制航空發動機的國家,實現了航空發動機從第二代向第三代、從渦噴向渦扇的跨越,從中等推力向大推力邁進,但是目前軍用發動機種類不全,民用發動機幾乎是空白,而且技術及產業基礎仍然薄弱,專門人才缺乏。
甘曉華表示,航空發動機列為重大專項是航空產業作為長期戰略性產業發展的必要支撐,有利于在國家的統籌下,規劃和實施研發、生產戰略。通過統籌地方和軍隊相關人力、財力和物力,打破部門界限,群策群力,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和資源集成,建立完善航空發動機技術體系和規劃落實航空發動機型號譜系。
對于國家將航空發動機作為重大科技專項發展的可能性有多大,甘曉華透露,國務委員劉延東聽了他在全國政協聯組討論的發言表示這個發言很好,她非常贊同這個項目,還說今年元宵節胡錦濤主席慰問師昌緒老先生時,還問起我們國家的航空發動機發展情況,而且師老給胡主席的信和這個建議是一致的,現在已經批給了科技部。
甘曉華表示,航空工業最近時間里會有更大的發展、更大的作為,總體上對航空工業的形勢、產業的形勢非常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