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科技界沒有100%的預言
12月29日消息,2010年的科技預言多末成真,對于創新,我們了解越多,它就越不按常理出牌。
多少大人物預言成笑話
公元十年,羅馬工程師Julius Sextus說:發明很久以前就到達極限,我沒有希望看到它再發展了。這種進步終結論曾數度甚囂塵上,美國專利委員會的Charles Duell 1899年說:所有可以發明的東西都被發明光了。
在最黑暗的2009年,再度反思這種論調極有意義,相反面是一個事實:我們發明越多,知識就自發成長。
以下是10個最糟糕的科技預測,后來證明,在科技領域完全有理由樂觀:
1878年,英國郵局首席工程師William Preece
觀點:美國人需要電話,但我們不要,我們有足夠的報童。
1927年,華納兄弟H.M.華納
觀點:哪個家伙想聽演員講話!(指有聲電影)
1943年,IBM董事長Thomas Watson
觀點:我想,全世界只要五臺電腦就夠了。
1946年,20世紀福克斯Darryl Zanuck
觀點:在任何市場,六個月之后,電視無立足之地。人們馬上會疲倦,誰愿意整夜盯著一個盒子?
1959年,IBM高管
觀點:全球復印機的潛在市場最多5000臺。
1977年,數字設備公司創始人Ken Olsen
觀點:沒有任何理由,讓每一個人在家里配臺電腦。
1981年,微軟比爾蓋茨
觀點:沒有誰的個人電腦需要637k的內存,640K就足夠了。
2005年,英國企業家Alan Sugar
觀點:明年圣誕,iPod將死,結束,遠去,過時。
科技發展無限
有些時候,預言之所以失靈,主要是因太過樂觀。比如,噴氣飛行背包,沒有實現。但大多的時候卻是低估了發明者。科幻小說家克拉克定義了克拉克定律,分別是:定律一,如果一個年高德劭的杰出科學家說,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確的;但如果他說,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許是非常錯誤的。定律二,要發現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惟一的途徑是跨越這個界限,從不可能跑到可能中去。定律三,任何非常先進的技術,初看都與魔法無異。該定律說明,要預測科學發展是極為困難的。
在1945年《無線世界》雜志上,克拉克發展文章,建議在地球軌道上安置衛星,組建全球通訊網。1977年,他又描繪了互聯網:在家里,人們可以輕松將電腦鍵盤、電視顯示屏,迅速地連接到全球的圖書館。在書中,他還談到了電子郵件和在線新聞。
進入2010年,許多企業家和科學家又各談預言。計算機專家Alan Kay說:最好的預言未來的方法就是去發明它。
一年前,我們很難聽到這樣的預言:社交網會成為新聞媒體,Google會成為手機品牌。
2010年的預言
theinuirer編輯針對此文,做了十個預言,獻給2010年。
1、蘋果將發布平板電腦,在人們發現它只是一個巨型版Ipod Touch前,人們會不斷吹捧,但是,它仍可以暢銷。
2、在蘋果發新品后的幾個月,微軟會發布Windows 7平板版本,價格是原來的一半,但是根本賣不動。
3、鮑爾默會下臺,可能去修道院,或者是鄉村俱樂部,專心于保持安靜。
4、Windows 7會打敗Windows XP,成為主導操作系統,但無人關心,因為它的壓力來自于下一個版本的MacOS。
5、Google依然是搜索之王,但是在其它領域卻離壟斷遙遠。
6、微軟依然是操作系統之王,但在搜索領域無所見術。
7、做為一個玩笑,Mozilla會發布IE界面的Firefox,沒有一個會覺得它與IE有何不同。
8、英特爾會推大把芯片,更節能,更多核心,但沒人知道它是否更厲害,因為大部分的應用依然是單核的。
9、AMD會推大把芯片,更節能,更多核心,并宣稱比英特爾的東西要好,但沒有人知道,它們到底誰好。
10、微軟會接管雅虎,這是一個安慰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