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改程序 最高偷油30%
今年以來,在當地公安、質監機關強力介入下,加油機市場連爆兩樁高科技偷改程序偷油丑聞,在業內引起震蕩。先是5月份,在國內加油機市場穩坐第二把交椅的某品牌加油機偷改程序偷油,被山東濰坊公安機關當場抓獲。緊接著9月,中國質量新聞網又爆出在國內銷售排名第一的某品牌加油機也因作弊被山東寧津縣質監局抓個正著。由于這兩大品牌的加油機壟斷了國內絕大部分市場,加上作弊手段隱匿,防不勝防,數以億計的機動車消費者不禁要問:我們究竟去哪里加油才能放心?
高科技手段隱蔽性很強,一旦遇到執法部門檢查,違法分子通過斷電、遙控或者電腦操作等簡單方法,就可在瞬間將計量作弊的加油機恢復到正常計量狀態。
公安質監強力介入
山東兩加油站被抓“現行”
所謂加油機作弊,是指加油站通過技術手段控制加油機,使其計量器顯示的加油數量大于實際的加油量,加油站克扣消費者而大發不義之財。
今年5月初,山東省濰坊市質監局接到群眾舉報,有3座加油站涉嫌作弊。濰坊市質監局經檢驗發現3座加油站的克扣量分別達到20%、24%和30%,最高的竟比0.03%的國家標準誤差高出1000倍。濰坊市質監局通知公安人員對加油站的工作人員、老板進行控制。
9月3日,中國質量新聞網又披露,山東省寧津縣計量檢定人員在對某鄉鎮加油站一臺93號汽油加油機進行現場流量檢測時發現,當容量為100升的標準金屬容器裝滿時,加油機的輸出油量數據卻顯示為103.94升,超過了國家允許負偏差近10倍。當檢定人員正準備對該加油站其他加油機檢測時,突然停電了。而供電恢復正常時,所有加油機的誤差全部復位。
斷電前后不同的兩個結果,使執法人員意識到,加油站在利用“斷電復位”技術逃避執法人員檢查。執法人員當即對該加油站的3臺稅控加油機主板鉛封進行查看,電路主板上都有當地計量檢定部門的鉛封,并且鉛封完好。經開封檢查,執法人員發現,主板上的稅控芯片外圍電路都進行了改動。電路改動后,當加油機傳感器的信號失效時,加油機仍能正常啟動,只是鎖定功能失去了作用,加油數據在沒有經過稅控芯片的情況下,便通過電路直接送達顯示器,達到偷稅和偷油的雙重目的。
市場扭曲
加油機越易作弊越好賣
“很多加油站直接問我們計量能不能改動,不能改就不要了。”某加油機廠銷售主管對記者這樣說,由于無法改動加油機程序,他們的產品在大部分加油站根本打不進去。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計量司工業計量處馬愛文處長默認了這一說法。“我們的確發現,越是容易作弊的加油機,在市場上賣得越好,從沒出過事的品牌,市場占有率反而很小。”
目前全國有加油機生產廠家40家左右,這些廠家出廠的機器都是合格的,作弊問題出現在使用過程中,一些不法加油站是在使用中對加油機進行再改造謀利。
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目前我國共有8萬多個加油站,其中中石化、中石油系統占一半以上,社會站占40%左右。
加油機作弊事件頻出,有消費者對記者表示,現在不僅不敢到社會站加油,就是中石化、中石油這樣的大站也不敢完全放心。
事實上也是如此,盡管中石化對加油站的管理非常嚴格,但仍然有人以身試法。中石化河北固安加油機作弊事件就是一例,12臺加油機被發現計量誤差超標,每臺加油機每百升汽油少給用戶5.8升,超過國家規定誤差的近20倍。
作弊者實際上是
一些廠家的技術員
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計量司法制計量處鐘新民處長介紹,加油機作弊手法日趨高科技化、多樣化、隱蔽化。
某加油機廠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加油機的源代碼應該屬于廠家的核心機密。規范管理的廠家只有幾個人知道源代碼,而有的廠家為了維修機器的方便或其他原因,掌握源代碼的人員眾多,導致市面上出現專門為該品牌機器作弊的團隊。
據有關方面介紹,許多加油機作弊者實際上就是廠家的技術人員,這些技術人員看到了修改加油機這一巨大商機,從企業出來后,拉起隊伍專門吃這碗飯。有一階段,某品牌加油機作弊被屢屢曝光,就是因為一些技術人員從企業出來后組成了龐大的造假團隊,專門對這一品牌下手。
違法成本太低
很難從源頭上遏制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盡管有關部門加大了管理力度,但是由于沒有強有力的處罰措施,違法成本太低,很難從源頭上遏制住企業作弊沖動。
根據1985年頒布的《計量法》和有關法規,對作弊加油站的處罰是:責令賠償損失,沒收計量器具,沒收違法所得,并處2000元以下罰款。責令賠償對象是國家或消費者。當今形勢下,這樣的處罰條例已明顯蒼白無力。
由于違法成本過低,一些企業的個別人在銷售過程中,為了在市場中占領更大份額,就投其所好與加油站串通,合謀作弊。一旦事發,廠家宣稱涉嫌人員早就脫離了企業,是個人行為。主管部門很難將證據做實到廠家,從而無法追究廠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