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利國利民 帶動劍河發展新契機
近年來,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文化產業正越來越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推崇,在我國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我們對它的認識和理解才剛剛開始。作為一種按照工業標準來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文化產業涉及到生產與銷售圖書、報刊、影視、音像制品等文化產品行業,也涉及到戲劇舞蹈的演出、體育、娛樂、策劃、經紀業等文化服務行業,還涉及到裝潢、裝飾、形象設計、 文化旅游 、會展等文化附加值行業。簡而言之,文化產業就是用文化產品來做生意,給人提供精神消費的行為。劍河發展文化產業時不我待,勢在必行,必須優先發展。
首先,這是國內國際經濟發展趨勢決定的。
作為 文化 產業頭號強國,美國擁有1500多家日報、8000多家周報、1.22萬種雜志、1965家電臺和1440家電視臺,還擁有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全國廣播公司三大電視巨頭以及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生產基地好萊塢,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0%來自于文化產業的貢獻。日本、韓國、英國、香港等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同時也是文化產業繁榮的國家和地區。國內深圳、上海等地的文化產業對經濟貢獻的比重也越累越大。作為21世紀的陽光產業,文化產業正成為舉足輕重的經濟成分,誰率先搶占了文化產業發展的先機,誰就贏得經濟發展的先機。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后,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和州委八屆十一次全會相繼作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并將劍河作為文化產業園區建設,這為我縣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其次,這是劍河區位優勢和后發優勢決定的。
作為一種經濟形態,文化產業是在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人們在精神層面的必然追求。但這并不等于說經濟落后的地區就不能發展這種經濟,相反,在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來看,落后地區優質的保存相對完好的民族文化就是最好的精神原料,恰恰最具經濟開發價值,可以面向經濟發達地區,面向全國全世界來做足民族文化產業。劍河正好就是這么一個有著優質的保存相對完好的民族文化,而且區位優勢比較明顯的經濟欠開發縣。劍河文化產業沒有歷史積淀,也正因如此,也就沒有規劃障礙,有著很好的后發優勢。
再次,這是新形勢下創新社會管理需要決定的。
文化是心理溝通的橋梁?h委書記江朝倫曾指出“文可以化物、文可以化人、文可以化事”。我們不應只看到文化在外交上的溝通作用,還應看到文化在內穩中的化解能力。文化的消費是與物質消費同樣存在同樣需要的,消費上的引導、推動和提高如果只注重物質的一面而忽略精神的一面,必然造成消費單一化,就會導致精神消費質量的下滑,就會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繼而影響社會的穩定。人的幸福感覺不是來源于物質生活的優越而是取決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質量,加強對精神文化消費的管理和引導在創新社會管理中起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劍河文化產業剛剛起步,縣委、縣政府實行組團開發的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構思十分明確;以溫泉為引爆點、全縣景點支撐、形如眾星拱月的劍河旅游發展構架不可復加;以新縣城為代表的包括交通發展、城鎮化建設等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飛猛進的成就;創作團體上以仰阿莎藝術團為代表、創作作品上以苗族水鼓舞為代表的文化產業發展大幕正徐徐拉開。這些就是劍河文化發展的良好基礎和有力牽引。
當然,劍河縣經濟發展底子薄,發展文化產業堅持必須走自己的路。首先是要注重“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我們需要多發展一些像仰阿莎文化藝術團這樣的能夠走出去的文化企業,出去學習,出去宣傳,出去打拼,出去創匯。從“借船出!钡健霸齑龊!边^渡。我們還要充分利用新縣城景觀湖工程,打造屬于自己的“印象劉三姐”文化品牌,打造自己的文化城,吸引外面的富商和旅客紛紛前來來劍河投資和消費。其次還要注重多樣性與獨特性相結合。劍河境內的民族文化多樣性真正體現了貴州“十里不同俗、五里不同服”的民族分布特征,我們的發展就應該尊重和保持他的多樣性。再次是要注重高端化與平民化相結合。規劃也是生產力,我們的文化產業園區的規劃設計要瞄準國際市場做到高起點,要謀劃到未來發展做到遠著眼,要惠及本地百姓做到平民化。第四還要注重公益性與產業化相結合。文化發展要公益性與產業性并重,通過發展公益文化帶動產業文化發展,通過產業文化促進公益文化進步。我縣仰阿莎文化節、南加“七夕”龍舟情歌節等都是較為成功的公益文化事業,完全可以成為帶動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切入點。
相對其他發達地區來說,劍河發展文化產業千頭萬緒,要做的事很多,但總的來看,企業、人才和交通應是拉動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的三駕馬車,抓住了這三個問題也就抓住了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
首先是文化企業問題。這是文化產業的牛鼻子。從某種意義上說,產業發展就是企業發展,抓文化企業就是抓招商引資。文化企業越多越大,文化產業發展的資金問題就得到越來越好的解決,文化產業就越發展越繁榮。我們可以通過出臺優越的、專門的招商引資政策,加大文化產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加大文化產業企業落地率。鼓勵外地文化企業劍河發展,鼓勵本地企業與外地企業合資合作。州委秘書長耿生茂所曾指出“劍河溫泉是劍河發展吹糠就能見米的資源”,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劍河溫泉在全國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以及它在全世界的稀有性,全力打造溫泉城,將其作為打造劍河文化的主載體、主基地和主陣地,大力培育自己的文化企業龍頭,帶動越來越多的文化企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我縣經濟在休閑、旅游、沐浴,特別是理療、會展和賽事等方面的多向發展,促進其多能化、多元化,從而實現劍河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
其次是人才問題。誰贏得了人才誰就贏得了明天,誰贏得了競爭誰就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發展需要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作為水鼓舞的故鄉、中國民間繪畫之鄉、仰阿莎的故里,劍河有著得天獨厚的人才資源優勢。我縣擁有的各類文化人才的數量和齊全程度在全省排在前列,以《苗族水鼓舞》為代表的文化產品已走出國門。這些就是我們發展文化產業的良好基礎。我們可在全面落實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戰略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文化機構編制,不斷“筑巢引鳳”,同時積極采取“借雞生蛋”、 “借巢孵卵” 、“以人引人”、“以人育人”等方式,不斷解決相關文化領域人才短缺的問題,不斷壯大我縣文化人才隊伍,為文化產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再次是交通問題。這是我縣文化產業發展需要突破的瓶頸。文化產業需要旅游業支撐,旅游業發展有賴良好便利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我縣地域不廣,但處在黔東南境內南侗北苗、東侗西苗的民族分布格局的交匯中心,苗侗漢大雜居小聚居的居住特點尤為突出,屯州苗寨、巫沙苗寨、小廣婚俗、八廊古生物化石遺址、八萬山百里闊葉林等為代表的民優質族旅游資源呈精而散、多而齊的特征。每個文化點與點之間被大江小河隔離、被山脈峽谷阻斷,沒有很好的公路和橋梁鏈接,很大程度上保護了他的完整性、獨特性,但也導致了我縣民族文化旅游長期處于欠開發、欠發展的局面。欲發展文化產業就得全力打造廣泛意義上的大交通,實現縣內交通干線與州內高速、高鐵、飛機場的充分連接,實現普及到每個村寨的網絡信息全覆蓋。我們要充分借助發展文化產業之機大力推動實現劍河交通的大發展,再通過交通的大發展促進文化產業的大繁榮。
總之,文化產業是利國利民、富民強縣的產業,是劍河發展的新契機,劍河發展文化產業必將大有可為。(彭文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