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2008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徐光憲(圖)
![]() |
點擊向徐光憲院士提問
相關背景:
2008國家最高科技獎揭曉 兩院士獲500萬獎勵
胡錦濤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頒發證書
徐光憲造就稀土傳奇
88歲高齡的徐光憲院士在量子化學和化學健理論、配位化學、萃取化學、稀土化學、串級萃取理論等領域多達300萬字的著述奠定了他在化學界的泰斗地位。他和他的研究群體使中國在稀土分離技術上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短短十幾年從一個稀土“匱乏”大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國,并占據了國際市場80%的份額,造就了一個關于稀土的“中國傳奇”。
1946年徐光憲到美國圣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化工系讀研究生。此后,徐光憲進入了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51年4月15日,徐光憲夫婦沖破阻礙,踏上了歸國的征程。
他發現了稀土溶劑萃取體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規律,建立了具有普適性的串級萃取理論。該理論改變了稀土分離工藝從研制到應用的試驗放大模式,實現了設計參數到工業生產的“一步放大”,引導了我國稀土分離科技和產業的全面革新,使我國實現了從稀土資源大國到生產和應用大國的飛躍。串級萃取理論的廣泛應用提升了我國在國際稀土分離科技和產業競爭中的地位,被國際稀土界稱為“中國沖擊(ChinaImpact)”,影響十分深遠。
1975年8月第一次全國稀土會議在京召開。徐光憲在會上提出了自己的串級萃取理論引起轟動。徐光憲的串級萃取工藝讓世界突然發現:現在在這個領域的領頭羊已經不再是昔日的美國、法國和日本了,而是中國。一排排看似貌不驚人的萃取箱像流水線一樣連接起來。你只需要在這邊放入原料,在“流水線”的另一端的不同出口就會源源不斷地輸出各種高純度的稀土元素。原來那種耗時長、產量低、分離系數低、無法連續生產的生產工藝被徹底拋棄了。
不久,他又和李標國、嚴純華等共同研究成功了“稀土萃取分離工藝的一步放大”技術,傳統的串級萃取小型試驗被計算機模擬代替。現在的稀土生產已經人性化地變為了幾個簡單數據的輸入。這項技術讓國外同行驚訝不已。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起,由于我國單一高純稀土大量出口,使國際單一稀土價格下降3至4倍,原來曾經長期壟斷稀土國際市場的一些國外稀土生產商不得不減產、轉產甚至停產,影響十分深遠。中國終于實現了由稀土資源大國向稀土生產大國、稀土出口大國的轉變。
徐光憲和他的課題組獲得了大量的榮譽。1978年,他們的研究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5年又獲國家經委頒發的獎勵和榮譽證書;1985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8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88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底,徐光憲院士獲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提名。這是化學界首次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