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緊縮暫緩 專家:中國加息條件不成熟
2月2日下午,澳洲聯儲突然宣布將基準利率維持在3.75%不變,這導致了之前的市場預期落空。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決定出乎金融市場意料,表明該行對經濟前景保持謹慎,并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停止加息步伐,以評估之前連續三次加息對經濟的影響。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澳洲聯儲此次決定保持利率不變,主要是意識到利率水平已經達到一個合適的水平,如果再加就有可能對經濟產生不利的影響。
社科院博士、西南證券首席金融研究員付立春表示,澳洲聯儲此舉實屬正常,澳洲作為世界各國隊伍中,提出退出寬松貨幣政策的“急先鋒”,通過三次加息,目前基準利率已經達到一個高位,已經到了一個需要穩定的階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認為,實際上,澳洲是根據中國的政策而作出此次調整的。由于中國宏大的刺激計劃帶給世界各國最大受益國當屬資源型國家。那么,澳洲前期敢于率先加息是因為判斷中國宏觀政策還會延續一段時間,刺激政策的延續給澳洲需求增長帶來持續。因此,澳洲加息是對經濟過熱、通脹預期的一個前瞻性的手段。
“但是,中國此次有所行動,對貨幣政策進行適度調整早于市場預期,進而澳洲判斷國內總需求可能減速的狀態,尤其是中國對基礎原料需求的減速。成為澳洲此次決定保持利率不變的依據”。 劉煜輝表示。
與此同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近日也宣布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將零至0.25%的聯邦基金利率水平“繼續延長一段時間”,以推動經濟復蘇,促進創造就業。這一決定符合市場預期。而在去年12月中旬,面對動蕩的金融市場,同期議息的英國、瑞士、韓國、新西蘭、加拿大等央行都作出維持基準利率不變的決定。
對此,付立春表示,美國目前失業率高,美國政府面臨著壓力,因此,冒然加息也不太成熟。
劉煜輝更是表示,歐美寬松政策可能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全球退出寬松貨幣政策隊伍中,歐美應該會排在最后。盡管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的官員就不斷出來喊話,但無非是臨時性地平緩一下對通脹預期的情緒。
“目前美歐經濟需求沒有進入快速增長的階段,全球通貨膨脹在未來也沒有出現失控的表現,那么,美國會長期將實際利率維系在一個零利率(甚至是負利率)狀態。” 劉煜輝認為,國外寬松貨幣政策退出節奏已明朗,作為中國貨幣政策穩定的一個外部環境,有利于中國保持寬松的貨幣政策的穩定。
但是,中國的內部壓力還依然存在,中國面臨這總需求上升和通脹的雙重壓力。對此,郭田勇認為,通脹率達到3%成為國內加息的“觸發點”,但是,為了經濟發展有一個穩定的資金環境,這樣對經濟持續復蘇,調整結構都有利。因此,相較于加息和不加息之間來說,利率保持穩定將更勝一籌。
付立春也表示,中國經濟處于企穩回升的階段,經濟基礎還并不穩固。因此,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應保持,中國的加息周期還沒有成熟。
當然,劉煜輝也提醒,國內越來越高的通脹壓力不得不值得市場關注,如果這樣下去,明年經濟很可能面臨滯脹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