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原油價格飛漲 通脹指標亮紅燈
通脹指標亮紅燈 考驗“寬松政策不動搖”
“現在上班還不如擺攤賣菜。”在北京中關村上班的白領王先生有些感嘆。在他看來,薪水“被增長”后生活用品漲價的壓力很明顯,“比如雞蛋價格,從年初的2塊多一斤,現在已經漲到了4塊。”
和王先生一樣,普通百姓均感覺到了價格上漲帶來的生活壓力。自6月份開始,農副產品開始了新一輪的上漲。而被看做CPI走勢之一的豬肉價格更是在兩個月內止損回升,實現了連續10周回升,累計漲幅達23.1%。
事實上,由豬肉價格和國際原油價格飛漲打頭的2007年通脹人們仍然記憶猶新。問題是,歷史會不會重演?本報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無論市場表現、政府部門表態還是政策面上的提前變化,均出現了兩年前熟悉的一幕。
針對石油價格和資產價格的上漲,發改委8月27日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切實加強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監管,要審慎出臺調價方案,避免出現集中提價、提價幅度過大。
盡管發改委價格司官員公開表示,肉、蛋等食品價格的上漲屬于恢復性上漲和季節性波動,不是通脹的征兆,也不會導致通貨膨脹;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則幾乎一致認為,價格回升既是恢復性的,更是通脹的前兆。9月1日,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更是表示,通貨膨脹的預期已經形成。
央行日前發布的《2008年年報》顯示,央行在執行寬松貨幣政策之時,一直擔心潛在的通脹風險。這是央行首次對通脹預期給予正面說明。
而誘發通脹的根本原因來自于貨幣的充裕。在這一點上,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均表示了認同,但同時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分析后認為不宜做大調整。這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9月1日在會見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時再次重申觀點一致:中國經濟正處于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我們不會改變政策方向。
通脹預期加大?
在上半年高達7.37萬億天量信貸的推動下,通脹預期正在加大。
8月31日,據農業部對全國470個集貿市場的定點監測,豬肉價格已經連續70天回升,累計漲幅達23.1%;雞蛋價格也連續5個星期上漲,累計漲幅6.2%。糧食價格穩中略升,棉花、大豆、油菜籽等價格在低迷后有所回升。
據農業部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網監測,8月份全國“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指數為162.3,同比上升1.2%,環比上升3.1%。
不僅如此,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也有較大幅度的上漲。國家原油價格8月份兩次突破70美元每桶,8月24日每桶曾漲至74.37美元,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超過4%。
國內油價同樣步入上漲通道。9月2日凌晨,國家發改委將汽、柴油價格每噸提高300元。據了解,北京93號汽油每升上漲0.24元,達到6.43元,超過去年同期歷史最高價位。至此,國內汽、柴油價格各自累計上漲了1230元和1100元,漲幅達22%。
與此同時,資產價格也有了大幅增長。據有關統計,房價漲幅也達到20%左右,部分地區甚至超過50%。
“主要是恢復性上漲。”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持有相同觀點的還有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姜長云、中信證券研究員毛長青、經濟學家茅于軾、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常務理事譚雅玲,上述專家認為,通脹的預期正在形成。
不過,官方對此并不認同。發改委價格司官員公開表示,肉、蛋等食品價格的上漲屬于恢復性上漲和季節性波動,不是通脹的征兆,也不會導致通貨膨脹。農業部于8月31日也公開指出,當前中國農產品價格穩中有升,呈恢復性上漲態勢,屬于正常波動。
歷史重演?
觀點爭執不下,或可以史為鑒。
2007年,通脹洶涌襲來,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豬肉價格飛漲和國際原油沖上140美元帶動國內原材料等資產價格拉高。
當時,豬肉價格上漲始于2007年5月。與此同時,2007年上半年CPI超過警戒線達到3.20%。下半年,CPI每月均在5%以上高位運行,2008年上半年CPI達到7.90%。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2008年2月份CPI上漲8.7%,刷新近11年的新高,其中主要上漲因素仍然來自食品尤其是肉禽——當月肉禽價格同比漲幅達45.3%,豬肉價格漲幅更是高達63.4%。
而農副產品漲價的同時,國際原油價格一度從2007年78美元每桶的最高價,漲至2008年的歷史最高價位147美元每桶。
記者梳理今年近幾個月豬肉和原油價格行情,總感覺似曾相識。不僅如此,官方類似的表態更是讓判斷似是而非。
“2007年是實質性的通脹,相比之下,現在還只能說通脹預期在加強。”宋國青表示。
譚雅玲表示,通脹的動力是有很大區別的。“2007年是經濟需求過熱和流動性過剩導致通脹;而當前則是投資和流動性充裕。”
在清華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魏杰看來,資產價格是可預測的,因此是可以調控的。因此,“為了避免經濟泡沫,就必須搞清楚中國的資產價格到了多少就必須干預。”
經濟學家成思危表示,通貨膨脹的預期已經形成,需警惕資產泡沫破滅。他解釋說,2007年上半年,國內也是流動性過剩,但房市上漲厲害,所以通貨膨脹不明顯。2007年第四季度,股市房市不好了,2008年通貨膨脹馬上浮出了水面。
與之對應的是調查發現,上半年已有20%的信貸流入了股市樓市。
新政護航?
事實上,在通脹預期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防通脹已提上相關部門日程。
央行日前坦承,在執行寬松貨幣政策之時一直擔心潛在的通脹風險。譚雅玲表示,現在經濟剛剛企穩,即便是在貨幣政策上的微調,市場也會非常敏感。
市場信心顯得異常脆弱。7月底,央行在《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要注重運用市場化手段進行動態微調”,從而引發股市暴跌。
這樣擺上桌面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應對通脹預期?一位發改委前任官員私下告訴記者,中央已經注意到通脹預期風險并對宏觀政策進行了調整。
8月下旬,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后不久,即到浙江調研中小企業,詳細了解企業用工、融資的問題。
8月25日,發改委主任張平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報告時稱,我國目前工業整體技術水平不高,產能過剩矛盾依然突出。
8月26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朱宏任表示,國家扶植中小企業發展等相關政策近期將會盡快出臺。
就在同一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明確:我國經濟正處于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未來調控必須在保增長中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堅決抑制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大力發展符合市場需求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
9月3日最新消息,《關于進一步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的若干意見》已上報國務院,有望于年內出臺。
上述專家分析,這個時候,中央大力扶持中小企業,并結構性調整產能過剩,有保有控之下,資金流向會更加合理,流動性泛濫局面會有所改觀,而原材料等價格也會在市場充分調節下企穩。
“大方向不變是為了避免經濟大起大落;通過對財政和貨幣政策進行結構性調整,來引導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上述發改委前任官員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