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回租” 漸成上市公司融資“新寵”
⊙記者 吳芳蘭 ○編輯 李小兵
一度被外界貼上公司資金吃緊標簽的“售后回租”,正悄然轉身為上市公司的融資新寵。
東湖高新昨日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公司將擁有的安徽安慶皖江發電公司2×300MW機組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項目BOOM合同脫硫島設備,以“售后回租”方式向華融金融租賃股份公司融資6000萬元。
無獨有偶,近期已有多家公司選擇這一方式融資。7月1日,山東如意和黑貓股份同時公告表示,以生產設備“售后回租”融入資金1億元。
6月22日,廣匯股份也表示,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廣匯天然氣用244只液化天然氣罐式集裝箱也以該方式向華融租賃融資1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至少有超過7家上市公司選擇“售后回租”來獲得融資。年初,銀鴿投資、沈陽機床均以部分生產設備為標的,通過“售后回租”分別融得8000萬元和2億元資金。4月,長航油運將“廣興洲”輪和“長航希望”輪兩艘船舶以“售后回租”方式獲得7億元融資。
售后租回是西方國家常用的籌資方式之一,通常是企業將現有的資產出售給其他企業后,又隨即租回的融資方式。不過,此前國內“售后回租”多發生在航空和船舶等企業,其他選擇這一方式的公司則易被看作是“問題公司”。
業內分析人士稱,這主要是因為當時采用此類方式融資的公司通常都資金非常吃緊,且從銀行等其他渠道已經無法融資而又急需資金。
但目前的情況已不同往昔。成立近20多年的華融金融租賃股份公司表示,金融租賃在發達國家已進入成熟階段,市場滲透率即租賃設備投放額占社會設備總投資的比重占到10%至30%。而2003年時,全球租賃總額達到5000億美元,而中國租賃總額僅240億元人民幣,滲透率僅為1%至3%。
如今,隨著大量公司選擇“售后回租”方式,這一模式正逐漸被人們所認可。多家公司均表示,這一模式在不減少運營前提下籌集資金,不僅能盤活公司現有資產,還能切實緩解流動資金壓力。
與此同時,選擇這一方式的上市公司其實也是打足了“算盤”。
長航油運就表示,“售后回租”的融資成本較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低5%,融資額的70%及融資的利息在回租期內等額按季以支付租金的方式來償還,余款30%到期一次還清,余款付清后出售船舶即歸公司所有。沈陽機床也表示,融資與租入設備折舊相抵后,每年還能增加利潤約2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