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鞏農民國外吃香當“博士”
“坐飛機、配翻譯,國外當‘博士’賺外匯……”對于岑鞏縣注溪鄉地道的農民楊代軍、杜方明、徐開培等10幾位來說,早已經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據統計,自2007年以來,該縣前往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等國指導雜稻制種的農民已有10余人次,往來均有飛機接送。
近年來,岑鞏縣依托區域海拔較低、水源條件好、光熱充足等適宜的制種條件,采取“公司+農戶+基地”生產經營模式,實行“訂單收購”、“保底收購”等一些列成熟的管理模式,大力發展雜稻制種特色農業產業。2010年,該縣1.6萬畝雜稻制種助農實現收入近4000萬元。2011年,該縣將在全縣11個鄉鎮中的10個鄉鎮發展雜稻制種產業,著力打造4萬畝雜稻制種基地, 著力打造成整個西南地區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雜稻制種基地,并努力打造成自己的品牌,力爭助農增收過億。 目前,貴州紅四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四川國豪種業等5家制種企業正與農戶落實面積、簽訂合同,已落實制種面積2.27萬畝。該縣雜稻制種產業正朝著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穩步推進。
同時,該縣非常注重鄉土人才的培養,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激勵和加大農技投入培訓力度。培養出了一批像楊代軍、杜方明、徐開培等出國指導制種的“土博士”,賺回來大把大把的外匯。
每年八月至次年四月,每次出國人數3至4人,往來均有飛機接送,指導該國雜稻制種從栽秧到打“920”抽線結束。在國外期間,“土博士”們受到當地人民的熱情款待,除吃住由當地負責外,另配翻譯解決語言交流問題,每人還有三千元左右人民幣的月薪。“土博士”們在國外手把手的指導和對制種事業執著奉獻精神也為國家贏得了榮譽,當地人民都尊稱他們為“博士”。(楊政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