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跟超市打交道,柴米油鹽醬醋茶,都離不開超市,在超市購物時,您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選好了物品到收銀臺交費時,發現所收價格與物品標的價格不符?您有沒有遇到價格標簽不貼、亂貼、錯貼,導致自己拿錯商品、錯算價錢的事情經常發生,給您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小編走訪了下凱里,看看凱里的超市物價標簽又是怎么樣的呢?

“超市的餅干標簽上明明寫的是18.8元一斤,怎么結賬時成了25.8元?”市民劉女士談起自己在某某超市遇到的消費經歷:前些天,她在該超市的食品區的看到標價18.8元500克的餅干挺便宜的,就稱了一斤,稱重后發現是25.8元一斤。她感覺不對,問營業員是不是算錯了。營業員告知,她買的就是25.8一斤的餅干,劉女士領營業員來到食品區,才發現自己所稱的餅干下面另有標簽,自己拿的居然全部有小標簽的。劉女士質疑超市的做法是誤導消費者。[詳細]
小編走訪了凱里市區幾家超市、便利店、嬰兒用品店,發現價格標簽不貼、亂貼、不明晰、價格相對混亂的情況不是個別現象。在一家嬰兒用品店里,居然沒有發現一張物價標簽。“你們店里怎么沒有價格標簽啊?”“我們這里是連鎖店,價格都是有總店標的,經常有價格變動,只要拿來掃描一下就知道多少錢了。很方便的。”“我覺得很不方便,如果有價格標簽一目了然多好啊。喜歡價格合適就買了,用不著想買什么都要拿去掃一下。”[詳細]
消費者一旦發現商品或者價格名不副實,要及時與超市交涉。如果交涉不成,應及時向物價、工商、消協等相關單位反映,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于沒有中文標簽的進口商品,消費者要謹慎購買。一旦發現這些商品存在問題,可以向工商部門反映或者舉報。
因此,商店提供商品應當明碼標價,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規格、等級等有關情況。與此同時,經營者應當主動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信息,不得做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