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一、脫險自救方法有哪些
一是退入安全區。撲火對(組)在撲火時,要觀察火場變化,萬一出現飛火和氣旋時,組織撲火人員進入火燒跡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區。
二是按規范點火自救。要統一指揮,選擇在比較平坦的地方,一邊點順風火,一邊打兩側的火,一邊跟著火頭方向前進,進入到點火自救產生的火燒跡地內避火。
三是按規范府臥避險。發生危險時,應就近選擇植被少的地方臥倒,腳朝火沖來的方向,扒開浮土直到見著濕土,把臉放進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頭,雙手放在身體正面。
四是按規范迎風突圍。當風向突變,火掉頭時,指揮員要果斷下達突圍命令,隊員自己要當機立斷,選擇草較小、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頭,憋住一口氣,迎火猛沖突圍。人在7.5秒內應當可以突圍。千萬不能與火賽跑,只能對著火沖。
二、撲火不得動員哪些人員參加
撲救森林火災時,不得動員殘跡人員、孕婦、老人和兒童參加。
三、撲火時應如何強化安全措施
一是強化撲火組織,指派有撲火經驗的同志擔任前線指揮員。
二是臨時組織的撲火人員,必須指定區段和小組負責人。
三是明確撲火紀律和安全事項。
四是檢查撲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撲火服十分寬松,阻燃。
五是加強火情偵察,組織好火場通信、救護和后勤保障。五是選定進退路線和安全區。
六是從火尾入場撲火,沿著火的兩翼火線撲打。
七是不要直接迎風打火頭,不要打上山火頭,不要在懸崖、陡坡和破碎地形處打火,不要在大風天氣下、烈火條件下直接撲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處撲火。
八是正確使用撲火機具。
四、撲火中常見的幾種人身傷害事故
(一) 被火直接燒傷燒死。主要發生在撲火人員身處險地,來不及撤離。從實驗數據來看,火的溫度達到800-1000ºC ,人只能生存7.5秒-18秒。
(二) 窒息傷亡。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當空氣中的一氧化碳含量達到1%以上,身體較弱者1分鐘即可死亡,身體較強者2分鐘即會死亡。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溫氣流后,咽喉產出水腫堵死氣管死亡。
(三) 摔傷摔死。主要是因在撲火中,因斷木、滾石砸傷,或因落崖摔傷摔死。
(四) 因違反操作規程傷亡。在撲火中,使用鐵鍬、耙子等工具時,沒有保持一定的距離而產生相互碰撞,或使用滅火彈不當發生人身傷害事故。
五、 撲救森林火災的戰略有哪幾種
(一) 劃分戰略滅火地帶。根據火災威脅程度不同,劃分為主、次滅火地帶。在火場附近無天然和人為防火障礙物,火勢可以自由蔓延,這是滅火的主要戰略地帶。在火場邊界外有天然和人工防火障礙物,火勢不易擴大,當火勢蔓延到防火障礙物是,火會自然熄滅。這是滅火地次要地帶。先滅主要地帶的火,后集中消滅次要地帶的火。
(二) 先控制火災蔓延,后消滅余火。
(三) 打防結合,以打為主。在火勢較猛烈的情況下,應在火發展的主要方向的適當地方開設防火線,并撲打火翼側,防止火災擴展蔓延。
(四) 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火勢是在不斷變化之中的,撲火指揮遠要縱觀全局,重點部位重點部防,危險地帶重點看守,抓住撲火的有利時機,集中優勢力量撲火頭,一舉將火消滅。
(五) 犧牲局部,保存全局。為了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火勢猛烈,人力不足的情況下,采取犧牲局部,保護全局的措施是必要的。保護重點和秩序是:先人后物,先重點林區后一般林區;如果火災危及到林子和歷史文物時,應保護文物后保護林子。
(六) 安全第一。撲火時一項艱苦的工作,緊張的行動,往往會忙中出錯,亂中出事。撲火時,特別是在大風天撲火,要隨時注意火的變化,避免被火圍困和人身傷亡。在火場范圍大、撲火時間長的過程中,各級指揮員要從安全第一出發,嚴格要求,嚴格紀律,切實做到安全打火。
六、發生傷亡事故原因
(一).對林火行為的變化判斷失誤。
(二).順風逃生。
(三).直接撲打火頭。
(四).在草甸、雜灌中避火。
(五).對地形條件認識不清,沒有建立避火安全區。
(六).濃煙熏嗆和高溫烤灼。濃煙:一氧化碳是濃煙中對人危害最嚴重的氣體。當森林可燃物燃燒不完全時產生一氧化碳。產生不完全燃燒的情況:
1.清晨發生的草甸火。
2.發生在陡峭、閉塞谷地中的林火。
3.發生在防火期前后的林火。
4.通過粗大死地被物或腐爛物時的林火。
5.在南方常綠色植物類型中發生的林火。
高溫:許多可燃物能產生高達200℃以上的地面溫度,并能輕而易舉地形成1000℃以上的空氣溫度,而人體在高于120℃的環境中就會喪失功能。
(七).撲火隊員過度疲勞。
(八).對小火掉以輕心。
小火給人以錯覺,撲火安全意識淡化,也不建立避火安全區,往往因掉以輕心而發生意外傷亡事故。
(九).對林火的極度恐懼,驚惶失措。
沒有接受撲火訓練的撲火人員,因受到林火產生的轟鳴聲和濃煙、高溫的危害而引起極度恐懼,驚惶失措、失去統一指揮,亂跑亂串而發生傷亡事故。
(十).火燒木、亂石砸傷。
七、危險環境
惡劣的天氣條件、不利的地形和易燃的可燃物,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成了撲救森林火災過
程中極其危險的林火環境。
(一)惡劣的天氣條件:10:00——16:00時段,尤其是午后,風大物燥,火場氣溫高,相對濕度小,風向易變,火場煙塵大,能見度低,是撲救森林火災極其不利的時段和天氣條件。在防火期內,大風是最危險的天氣條件。風是影響林火行為最主要的因子之一。
(二)不利的地形: 陡坡會自然地改變林火行為,尤其是林火的蔓延速度。隨著坡度的增加,火焰由垂直發展狀態而轉變成為水平發展狀態,大大提高了輻射熱能的傳播。火焰上空形成對流柱,產生高溫使林冠層和空中可燃物預熱。濃煙為受熱氣體上升到冠層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越過山頂直接撲救林火或沿山坡向上逃避林火都是極其危險的。
八、火場自救
撲火隊員一旦被林火圍困或襲擊,要果斷決策,迅速選擇突圍和避火路線,采取正確的避火方法,避免發生傷亡事故。
(一)點火解圍
在較開闊的平坦地,可以以河流、小溪、道路為依托,使用點火器點迎面火,使新火頭向大火頭方向逆風蔓延,阻擋火鋒解圍。請注意在控制線另側一定要有巡護人員,以防飛火產生新火點。
在無河流、小溪、道路為依托時,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使用點火器點順風火,撲火隊員跟火進入火燒跡地避火,并用手扒出地下濕土,緊貼濕土呼吸或用濕手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二)強行頂風沖越火線
當點火或其他條件不具備時,切忌順風跑,要選擇已經過火或雜草稀疏,地勢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頭部,快速逆風沖越火線,進入火燒跡地即可安全脫險。
(三)臥倒避煙(火)
在點火解圍來不及,就近有河流(河溝)、無植被或植被稀少的迎風平坦地段時,用水浸濕衣服蒙住頭部,兩手放在胸部,臥倒避煙(火)。臥倒避煙(火)時,為防止煙霧嗆昏窒息,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并扒個土坑,緊貼濕土呼吸,可避免煙害。
(四)快速轉移
發現大伙襲來,人力無法控制時,只要時間允許,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避免發生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