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凍土樣本內包含數目不詳的線蟲,在解凍幾周之后,線蟲開始移動并進食。它們創造了生命體在低溫冷凍中存活的記錄。
除了突破生命力極限之外,它為我們的人體低溫保存技術帶來寶貴的啟示。
俄羅斯生物學家從西伯利亞共挖出了300多份不同年代和位置的凍土樣本,并將它們帶回到莫斯科的實驗室進行詳細的分析。
樣品中含有來自兩個不同屬的線蟲,研究人員將線蟲放置到培養皿中,加入營養液,在相對溫暖的20攝氏度下花了數周時間使其緩慢復蘇。它們逐漸顯示出生命跡象。
一些Panagrolaimus屬的線蟲被發現于地下30米處,那里曾經是地松鼠的巢穴,大約在32000年前被塌陷掩埋。
Plectus屬線蟲來自約3.5米的鉆孔樣本中。使用碳定年技術確定樣品大約有42000年的歷史。
還不能排除環境污染的可能性,但研究人員堅持認為他們遵守了嚴格的無菌程序。
對于永久性凍土層,季節性融化的影響最多只能深入到大約80厘米處,并且該地區最熱的那9000年間,解凍的范圍也沒有超過1.5米。
因此,我們可以相當確信,這些蠕蟲確實是從一次令人難以置信的長時間休眠中蘇醒過來。
復蘇冰凍中古老的生物,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鮮事。2000年,科學家從在2.5億年前的鹽晶體中的芽孢桿菌中提取出孢子,并設法使它們恢復生機。
人們可能對它們頑強的生命力印象深刻,但我們無法將細菌自我保護的手段應用到人類的復雜組織中。因此,尋找可以休眠數萬年的動物是一項值得關注的工作。
蛔蟲和赫赫有名的水熊就是具有類似能力的生物,后者的適應能力極強。即使是最極端最恐怖的環境,無論是高峰海底,還是火山極地,它們都能生存。
然而,即便是這些超級強大的生存者也無法低溫休眠很長時間,難點在于復蘇解凍的過程,目前的成功復蘇記錄也只是30年左右。
了解線蟲的生理機制可能會為更好的冷凍休眠技術指明方向。
我們已經研究過其他能從冰凍中復活的生物,例如帶給我們靈感的木蛙,并且希望在未來尋找到更好的方法來儲存用于移植的器官,甚至——或許只是夢想——整個身體。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寫道:“很明顯,這種能力表明更新世線蟲擁有適應性的機制,可能對相關的科學領域具有理論和實際上的指導意義,例如低溫醫學,低溫生物學和天體生物學。”
但這個發現確實有令人不安之處。
有人擔心,融化萬年前的永久凍土可能會釋放出古時候的病原體。
我們只能希望在西伯利亞的冰層中蘇醒過來的只有一些我們不大擔心的蠕蟲。
該研究發表在Doklady Biological Sciences。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